全力打赢农业生产主动仗
本报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杨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抓紧抓好农业生产,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聚焦稳粮扩豆任务,抓细抓实春季农业生产,全市夏粮播种面积530.2万亩,苗情好于常年同期,为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00亿斤以上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决扛起稳产保供重任
我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农业强市建设的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春季农业生产、稳粮扩豆作为当前“三农”重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全力保产量、提产能、扩来源,确保各项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高效完成粮食油料生产任务,为全年农业丰收夯实基础。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增效益”要求,统筹谋划面积和布局,将省定任务及时分解到县、到镇、到村,明确到作物到田块,确保7个涉农县(市、区)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今年全市大豆计划播种面积61.8万亩、增6.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30万亩、增15万亩,扩种油料2.8万亩。我市认真总结推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经验,优化大豆、玉米品种选用和行比配置,选择适宜密度,优化茬口衔接,突出“4+2”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机具保障,选配好播种、植保、收获机具,推动技术入户到田,确保各类主体能种、会种、种好,努力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目标。
确保打好夏熟丰收硬仗
我市围绕“促弱争平衡、抗逆保丰收”要求,分类指导,精细管理,全面夯实丰收基础。市县联动开展“夏粮丰收百日会战”行动,推动促弱转壮、防“倒春寒”等措施落地见效,全市累计开展清沟理墒480.3万亩次、施用肥料428.5万亩次、化除519万亩次,有效促进苗情转壮升级,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合计达94.4%。
抓好防灾减灾是夺取丰收的关键。我市组织制定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指导农户分类施策,抓好田间管理,着力防范干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稳定。与此同时,我市备足农资农机,跟踪调度重点农资供应情况,全市已备种子1304万公斤、农药850吨、肥料28万吨,加强农资打假护农,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强化农机保障,抓好作业技能培训,优化机具保养、调试、检修等服务,订购适用农机3000多台,维修保养4万余台套。
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发展效益
我市狠抓示范带动,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建设水稻、玉米、大豆示范片80个,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肥药减量增效等技术模式,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推进抓技术优化,下大气力坚决控减直播稻,布局建设一批集中育秧基地,集成应用机插秧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
社会化服务是促进丰收的重要抓手。我市大力推广农田托管、股田制等服务模式,培育以农机作业为主导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拓展到小农户,单一服务延伸到全程社会化服务,年内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0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