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本报记者 郑微
3月25日,徐州召开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五次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2023年徐州产改工作将全面贯彻市委部署要求,紧扣“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以“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为主导,落实定向联系指导、横向联合实施、靶向联动赋能、多向联袂宣传“四向四联”工作举措和70个具体项目,强力推进产改工作“改深做细、提质增效”,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树牢“工人至上”理念 ,激发产业工人内生动力
清晨,明媚的春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车间,刚刚评上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全国技术能手、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孟维正聚精会神地调试刀具。工作二十年来,孟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大国工匠”,完成职业道路上的“多级跳”。孟维是徐州百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领跑者,也是产改受益者。
“产改工作直接面向基层一线、面向产业工人,做好今年产改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凝聚职工意志、统一职工思想,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推进产改,让产业工人看得见红利、摸得着实惠。”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市产改办主任王子华说。
今年,徐州产改工作将拓宽职工参政议政渠道,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三代表三委员”中的比例,落实好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兼职制度,吸纳更多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工人走上参政议政舞台。更大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把薪酬待遇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努力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让技能人才真正“扬眉吐气”。
市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改善员工劳动和生活环境,落实好休息休假制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和吸引力。并且,突出关注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把服务网络向他们延伸,进一步落实政策待遇,创新服务方法,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强化“服务大局”导向,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去年,我市产改工作强化“服务大局”导向,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推进各类研发平台、双创平台建设,持续壮大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700余人,有力助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还将聚焦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从产业单体向产业“链”延伸,从传统产业领域向新兴产业领域拓展,从企业行业职工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覆盖,建立健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工资收入、技能等级认定等相融合的体制机制,激励更多年轻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为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释放创造潜力,我市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工匠创新为载体的职工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五小”创新活动,争取职工创新成果冲击国家、省科技进步奖。
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融入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产品细节之中,用“匠心制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扭住“素质提升”重点,打造工匠型技能人才队伍
当前,徐州正大力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3月18日,省政府发布《关于表彰江苏工匠获得者的决定》,12名“江苏工匠”上榜,其中我市占了一半。徐工集团的王士超、陈晨、李鹏龙、张艳伟、邵伟,邳州大德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周希归分别获得“江苏工匠”称号。
截至2022年底,我市劳动力总量为475.2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5.44万人,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745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加快集聚一大批产业紧缺的能工巧匠,培育一大批产业升级的先锋闯将,成为我市产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市总工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产改和网络工作科科长林红岭介绍,目前全市共有职业教育学校35所,大专(高职)学校6所,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18.6万人,专任教师9439人,中职规模体量全省第一。“要深挖职业教育这个‘富矿’,支持高职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共建培训载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更加契合职工成长需要、贴合产业发展需求。”林红岭说。
当前,我市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职工素质提升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共赢。支持和引导企业构建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渠道”机制,大力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推动职业资格、职技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为产业工人多元化发展搭梯架桥。鼓励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职业标准,自主开展等级评价,确保评出的高技能人才企业真认可、市场真需要、个人真管用。
●聚集“协同联动”合力,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为持续推动新时代徐州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今年我市建立定向联系指导工作机制。划分组成11个联系指导工作组,定向联系指导各县(市、区)辖区内企业产改工作,在摸清产改状况、落实产改政策、实施产改项目、总结产改经验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
各级产改办牵头抓总,坚持分类指导、精准督导,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重点抓好条线产改督查考核评价工作,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实施产改工作的动态性、全程性监督指导,及时通报督查情况,抓好问题整改,推动产改工作向纵深推进。
“工作中大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重点举措、重要成效,引导更多行业和企业正确认识产改、积极支持产改、踊跃投身产改。”王子华说,市、县产改办和各成员单位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从试点实践中提炼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把“场景”变“常景”、“盆景”变“风景”,推动我市产改不断取得新突破、结出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