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民营企业跳跃“强信心”续写经济发展“春故事”

2023-03-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3-03-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闫琦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这个春天,在江苏徐州,一个牵动人心的约定如期而至。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这个春天与经济复苏同步抵达,彭城大地跳跃着“信心流”的强劲脉动。

早晨7点,徐州宣武商贸城热闹起来,这个“淮海超市”往日的活力正在回归。


批发商忙着下单,经营户赶着打包,货运拉包大哥在场内穿梭,订单回暖形势喜人,市场中涌动的人气更提振了经营户们的信心。

“不容易!”徐州宣武集团党委书记李昱成提到民营经济发展这样感慨,但终究是因为有党和政府的“撑腰”,一路走过来了。

走进徐州宣武商贸城,数不清的店铺分布其间,像块块拼图,拼出一个光彩陆离的世界。从皮筋、水杯到服装和鞋帽,无论站在哪个区域,都能看尽一种商品的“前世今生”,沏上一壶茶,每位经营户的“生意经”都能聊上三天三夜……

从懵懂少年来徐,到童鞋品牌省级代理商,浙商沈金保在徐州宣武市场赚下人生“第一桶金”。

沈金保回忆,1997年进驻宣武市场时,租到市场大棚下十多平方米的摊位,开始经营成人服装生意。彼时,沈金保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打包、发货亲力亲为。打拼两年后,他小有成就,订单多起来了,先后代理了多个男装品牌。

浙江人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富于变通。随着成人服装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率越来越低,2007年,沈金保进军全新的“蓝海”——童鞋,并将摊位搬进宣武商贸城。现在已拥有100余家加盟店,带动就业200余人。

作为闻名淮海经济区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徐州宣武集团集聚了6000余家商户和从业人员3.5万余人,主要经营服装、鞋帽、针织、百货等18类商品,日客流量达5万人次,高峰时达8万人次。

难!这是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切身体会。疫情期间,宣武商贸城商户经营遭遇特殊困难。

不畏难!这是民营企业家在时代大潮中淬炼出的韧劲。2022年,宣武集团实现交易额超200亿元,晋级全国市场综合排名30强。

何以逆势突围?

从企业发展历程中,记者找到了答案——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近年来,宣武集团通过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经营业态向首发、首店和网红等新经济业态转化,并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设施提升、商户免费培训和政策引导帮扶,推动商户适应新业态、赢得新竞争。

站在风口迎风起舞,方能借势而飞。

靠着嗅觉敏锐和敢想敢干的冲劲,位于宣武商贸城8楼的江苏苏业商贸有限公司从“夫妻店”起家,于2011年瞄准电商领域,抓住了“淘系”的流量红利。如今,“直播带货”风生水起,闯出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徐州模式”。

“抢抓机遇,未来可期!”江苏苏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赐穹对公司发展信心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三年间,宣武集团两次减免商户租金达2500余万元,与商户共克时艰。连续23年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优化营商环境。集团坚持推进宣武大品牌与商户小品牌协同发展,培育千万级经营大户1000余家。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四千精神”从民营经济土壤中孕育而来,厚植于筚路蓝缕而来的民营企业,也映射了徐州民营企业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身影。

“熬过寒冬,便是春天。”李昱成说,民营经济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中,得以茁壮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的肯定和勉励,让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州民营企业意气风发再出发,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