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转作风 聚力谋发展
|
||
|
||
|
本报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梁行志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国有企业党委集中换届圆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新一轮战略重组……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资委系统聚焦“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一项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市属国资国企干成了一批好事实事。
作风连着党风、政风,决定着国资监管工作成效。1月30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国资委获评全市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国资监管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全市国资系统深入开展“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扎实转作风、聚力谋发展取得成效的最有力证明。
聚力政治机关建设 强党建严党风彰显政治引领
2月17日,市国资委党委召开2022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增进团结、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国资国企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2月24日,市国资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传达学习市领导在十三届市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和报告,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筑牢国资国企的“根”和“魂”。
市国资委党委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率先垂范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示范引领。严格党委第一议题,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锤炼党性修养,自觉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市国资委党委按照党委委员联系企业分工,分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理论宣讲,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车间入班组,发挥好国有企业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稳定器作用。2022年全年共组织理论学习16次,组织理论宣讲13次,为企业上专题党课6次,确保了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进工位。
为讲好徐州国资国企发展故事,市国资委机关组织开展“争当‘红色国资 实力国企’人”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把机关党员学习课堂放到企业,讨论地点设在徐工集团生产车间,强化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共建联建,在锤炼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的同时,共同感知企业发展辉煌成就。合力破解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强化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政治责任,丰富“红色国资 实力国企”党建品牌内涵,以坚强组织保证锻造培养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日前,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评选机关党建示范品牌,市国资委“红色国资 实力国企”党建品牌成功入选,并带动国资国企系统12个党支部被评为党建工作示范点、94个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主题、阶段性发展建设棘手难题等重点难点工作,市国资委党委组织开展“国资大讲堂”,向机关企业全体党员干部发出邀请函、招募令,诚邀行业专家、大国工匠和业务尖兵共同登台交流、探讨解决方案,集智攻关解难。
去年8月5日,第十一期“徐州国资大讲堂”在徐工集团举行,这是市国资委举办的首场企业现场培训。2022年,先后组织不同主题的“国资大讲堂”12期,开拓了一批重难点工作任务思路,充分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使命责任意识和过硬作风素质。
聚力重大项目落实 办大事挑大梁彰显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国资国企新使命新任务,市国资委勇挑重担、敢扛重责,敢为善为、务实落实,扎实做好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力争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企改革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市国资委坚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资本战略重组、企业市场化转型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成立改革攻坚、资本战略重组等专项工作攻坚小组,订立责任状、明确时间表,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落实落细,量足质优。截至2022年底,9家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463.4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41亿元、利润总额54.7亿元、上缴税费70.58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2月22日,市国资委召开2022年度市属监管企业兼职外部董事述职评议会,推进个人履职与董事会建设相融合。2022年,外部董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决策、风险管控、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把握职责定位,勤勉履职,较好地发挥了决策把关作用,促进了公司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市国资委共向市属监管企业派出外部董事28名,实现了外部董事配备的全覆盖,市属企业集团层面董事会成员全部实现“外大于内”。
聚焦市属国有企业混业经营、交叉重复投资等突出问题,去年8月份,我市实施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国有资本战略重组逐人细化小组成员分工,重点围绕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增量资本,有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产业集团。重组整合后,各家企业定位清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属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开发建设运营、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推动企业盈利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双提升。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119项任务提前完成,我市改革进度、质量成效均走在全省前列。徐工有限如期实现整体上市,新盛集团顺利实现维维股份ST“摘帽”,国投环保能源、文旅园林园艺等9个板块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市属国企还积极与央企开展优势合作,二十五洽会国资国企专题推介会上,与招商局集团、国电投、中国中铁等央企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44.02亿元,拓展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担当作为稳经济、砥砺奋进促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国资国企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纾困助企各项政策,全年累计减免国有企业房屋租金2755户,共计1.37亿元。文旅、交控、新盛、国投、地铁等有商业经营板块国企坚定扛起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责任,发动企业共同出资700万元,精心举办“乐享消费·暖心国资”助企惠民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1.4万张,拉动社会消费2.2亿元。充分展现了国资国企的使命担当和系统干部职工敢担大任、能干大事的过硬作风素质。
聚力日常教育监督 主动严奋力干彰显作风素质
1月31日,市国资委集中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上好新年第一课。全系统迅速掀起“开工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强劲发展热潮。
2月24日,市国资委党委召开市国资委系统2022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评审会,督促各监管企业党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确保立项时有人争、实施时有人干、问责时有人领。
市国资委党委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任务,更好强化各级管党治党责任,切实锤炼共产党员的坚强党风,涵养培育机关人员的过硬作风。党委书记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上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党课,党委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分别与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专题谈话,增强教育监督的严肃性、针对性,强化机关人员作风纪律意识。
1月18日,市国资委党委召开市国资国企系统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传达学习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对市国资国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切实做到提醒常在、警钟长鸣。
结合“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廉政风险排查整治和机关作风纪律巡查等,市国资委党委着力加强党风政风制度建设,明确11项具体工作、牵头处室和责任单位,有效推动监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国资国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动市属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2022年市属一级企业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339项。
市国资委党委还专门印发《市国资委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从纯洁政治思想、强化工作作风、严守廉洁纪律三个方面,明确了加强作风建设的10条具体措施。机关人员作风面貌焕然一新,机关全体同志自觉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纪律,坚持刀刃向内转作风、正风气,奋力锻造徐州国资人“敢为善为、务实落实”鲜明作风标识。
党建领航谋新篇,奋楫扬帆新征程。最近,市国资委又修订完善《市国资委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调整平时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权重,进一步加强正向激励,把机会更多向日常工作中勇挑大梁、善于创新、敢于攻坚的机关干部倾斜,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浓厚氛围,努力为大家打造积极谋事、主动干事的工作环境。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得实惠,混日子者没有市场”的思想观念在国资委机关和全系统深入人心、成为风尚,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浓厚氛围,以系统好作风推动行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