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绿色奇迹』在彭城不断涌现

2023-03-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3-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吴云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他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潘安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2022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今年将聚力创建5A景区,提升碳汇能力。徐州不断推广、创新生态修复经验,在采煤塌陷区演绎“绿色奇迹”。

深情回顾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听取塌陷区整治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情况汇报,然后步行到湖边察看景区新貌。

这里原来是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习近平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他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他还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重访看变化

最近天气变暖,家住潘安湖首府的姚磊恢复了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到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三期——解忧湖公园跑两圈,呼吸着带有花草芬芳的空气,听着鸟声啁啾,阔步在环湖彩虹跑道上,心情无比舒畅,他笑称“解忧湖真的可以解忧”。

2021年5月开园的解忧湖公园,是一座集游憩、休闲、观光、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和生态在这里交相辉映,与潘安湖湿地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北有潘安湖,南有解忧湖”的潘安新城生态格局。

“随着去年年底奥特莱斯的开业,明显感觉到这里人气更旺了。特别是最近,周末和节假日游客都很多,旅游和购物两不误。”姚磊深有感触。

作为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全省首创项目,潘安湖如今做成了一篇“大文章”:坐拥19座湿地岛屿,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科教创新区,建成18万平方米纯美式奥特莱斯购物广场,教育、商业配套稳步提升,一座凸显绿色底蕴、生态特色的潘安新城正在逐渐形成。

潘安湖景区常务副总经理韩宝周告诉记者,2022年潘安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游客量仍然突破100万人次,“今年准备创建5A景区,创建工作包括完善提升旅游服务体系、游览体系建设、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旅游购物体系建设等,进一步扩大潘安湖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作为全市四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潘安湖近年来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植被修复、池杉林区域病虫害防治和鸟类栖息地浅滩修复,对湿地保育区内池塘进行清淤并补种荷花、睡莲。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同时,湿地碳汇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潘安湖碳汇价值几何?在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教授、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渠俊峰的实验室内,科研团队人员正在对潘安湖的底泥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从2020年开始对潘安湖进行碳汇调研、采样、实验和数据分析,广泛采集潘安湖景区的地表植被、水体、土壤等样本一一分析,预计今年夏天能够拿出完整的潘安湖生态碳增汇储量成果。”渠俊峰表示,潘安湖景区的碳增汇,可以有效扩大当地的碳排放空间,为下一步进行碳汇交易提供充分的碳增汇条件,把“绿色颜值”转化成“生态价值”,打造更多的碳汇“福利”。

奋斗足迹

不止是潘安湖,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不断推广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农则农,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8.64万亩,治理率达67.7%。

采煤塌陷区实施生态修复后,一个个“疮疤”变成美景,“变身”后再“转身”,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桃花园湿地公园、卧牛山公园内旱溪遍布,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泉润公园打造成西区汛期的主要泄洪通道,应对雨水等自然灾害,改善人民居住品质;沛县龙固镇龙湖湿地“生态净化型”安全缓冲区通过验收,作为全市首个复合型尾水人工湿地净化项目,每天可处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1万吨……

贯彻新发展理念,徐州不断推出生态修复新典型、新亮点,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厚植生态底色。从“煤”到“美”再到“两山转化”,徐州原本千疮百孔的采煤塌陷区,逐渐显露“金银”成色。

春日融融,沛县龙东煤矿采煤塌陷区5847亩水面上,48796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电网。这个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渔光互补”光伏示范项目,装机容量为263MW,202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KWH,每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万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现实。

锚定“双碳”目标,聚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徐州的采煤塌陷区,还有更多可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助推生态转型,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探索推广市场化模式,挖掘塌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多重综合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