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竞赛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郑微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闪亮舞台。
徐州市总工会提出,要通过引领性劳动竞赛,示范带动全市各重点项目工程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全市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战略部署上来,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度重大项目工程建设计划。
去年以来,市总工会通过广泛开展“劳动壮美新徐州”各类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产改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开展多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高水平竞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让劳动激情 迸发在经济“开局快跑”上
经济工作重点在哪里,劳动竞赛就开展到哪里。
2月2日,由徐州市总工会主办,市人社局协办,徐州地铁集团承办的徐州市轨道行业第三届“担使命·铸匠心”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决赛在徐州地铁集团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火热举行,全面吹响了2023年劳动和技能竞赛首战号角,奋力跑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程”。
本次竞赛包括叉车驾驶技术比武、电客车电气故障排查及处理、光缆熔接、供电分区失电故障应急处置、票务室综合技术等12个项目,2370名职工参加初赛,272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竞技,共决出63组获奖人员。其中,更换平腕臂绝缘子及吊弦制作等3个项目技术比武被列入全市职工职业技能一级竞赛项目。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始终将其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加以推进。随着规模发展,徐州地铁集团职工队伍也迅速壮大,职工数量达到3810人,包括29个专业、73个工种。徐州地铁集团以提升产业工人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宗旨,坚持持续开展职工技能创新竞赛活动,为职工业务技能提升搭建平台。竞赛举办3年以来,竞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加、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市轨道交通行业示范性劳动技能竞赛品牌。
用技能匠心 构筑安全生产坚固保护网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全市上下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发展成果,要靠广大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为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和职工群防群控群治能力,切实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2月7日,市总工会、市应急管理局联合举办全市第二届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技能竞赛。
竞赛历时4个多月,分为基础理论笔试、技能实践操作、现场答题决赛3个阶段,涵盖《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火灾逃生、防触电、职工安全行为习惯等。赛场上,参赛队员沉着冷静、队友之间默契配合,经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睢宁县代表队(睢宁供电公司)、徐工集团代表队、铜山区代表队(徐钢集团)等分获一、二、三等奖。
“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工会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着力在赋能职工岗位成才、营造浓厚竞赛氛围、健全竞赛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建民表示。
把职工力量 汇成“全面推进新实践”独特风景
围绕全市新兴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市总工会广泛开展引领性劳动竞赛,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积极贡献产业工人力量。
去年11月份,市总工会召开2022年全市引领性劳动竞赛推进会,进一步动员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认清形势、振奋精神。会上,全市10项引领性劳动竞赛组织实施单位,重点围绕劳动竞赛项目推进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和难点要点等竞赛工作作逐一汇报,对提升竞赛组织水平进行了探究,明确了下一步努力方向,确保竞赛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竞赛,敦促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工作再加压,高质量落实劳动竞赛各项任务;服务再优化,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竞赛质效。
劳动竞赛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促进业务工作开展形之有效的途径。
“云在指尖 数说未来”徐州市职工云计算技能竞赛,既检阅了云计算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也展示出广大职工奋发昂扬、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涌现出一批专业过硬、技术精湛的“云工匠”,为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忠诚铸魂 争当标兵”徐州市市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技能大赛,包括办公技能、主题调研成果评比和窗口单位服务技能等方面。提升广大机关干部服务高质量发展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总工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广泛开展“劳动壮美新徐州”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及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选树培育工作,组织动员全市职工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郑微 通讯员 鹿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