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技术“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
本报记者 王正喜
1月28日,记者来到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底盘装配车间,这里最显眼的就是一台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机。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考察时指出,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丁宏刚告诉记者,XCA220就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试乘过的新一代全地面起重机。
当时的XCA220全地面起重机,核心技术由徐工自主研发,但关键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车桥等,全部采用进口件。
五年多来,徐工携手国内上游厂商共同开展研发攻关。目前300吨级以下机型产品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一些关键零部件如油缸、控制器、回转支承、高端液压阀等,均由徐工自主制造。公司以XCA220为原型机,研发衍生出16款产品。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坚定了徐工集团广大干部职工锚定更高目标、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五年多来,我们创新再创新,攀登再攀登,向着世界一流企业进发。”徐工集团、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说。
奋进“无人区” 攀登再攀登
2012年,现任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全地面起重机研究所所长的赵瑞学,怀揣着工程机械的梦想,来到徐州、来到徐工。
当时,国内市场亟需爬坡能力强、转运速度快、适合风电吊装的全地面起重机。虽然早在2010年徐工就已推出比肩国际水平的全球最大1200吨起重机,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需求,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研发已然进入“无人区”。为了洞察风电安装用户的需求,研发出真正高效好用的产品,赵瑞学和团队穿过新疆漫漫戈壁、越过内蒙古茫茫草原、爬过陕西起伏丘陵……行程万里,但步履不停。研发的产品也从当年的1200吨,发展到1600吨,再到2600吨,创造并保持了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世界纪录。
赵瑞学对记者说,耀眼成绩的背后,源于徐工一项项全球首创的核心技术突破。2012年,他刚踏入工程机械行业时,起重机与风电臂是分开运输,只有在吊装风机时,才会安装在一起。一个风电场建设周期内,用于拆装、转运风电臂的时间占到40%以上,严重制约风电安装效率。 面对这一行业困局,赵瑞学和团队里的数十位专家,直面挑战,从一遍遍假设、否定,到一遍遍探索、计算,最终提出了风电臂自翻转的技术方案——就是将风电臂直接安装于起重机,带着它转场。
如何让近30吨的风电臂自动翻转180度?压在起重机上能否实现安全行走、大坡度爬坡转运?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要涉及到整机布局、桥荷匹配、液电控制、大载重转场等一系列专业领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团队终于攻克了风电臂自翻转技术。
当赵瑞学和同事们兴冲冲把产品推向市场时,客户却很担心,山路崎岖,起重机上再装那么重的风电臂,爬坡时翻车怎么办?面对重重质疑,赵瑞学直接坐进起重机里,一起开到风电场施工,用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强大自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这是全球首次实现风电臂免拆装转运,风电安装效率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25%,平均每个风场可以提前3个月完工。应用这项技术的起重机累计安装风机超过15000台,年均产生清洁电力可满足近5000万家庭使用。该技术也因此获得了有中国专利奥斯卡之称的“中国专利金奖”。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2012年以来,徐工围绕产品智能、低碳,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时代命题,积极推动原创技术开发,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牢牢掌握全球起重机技术“话语权”,把核心技术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截至2022年底,徐工集团拥有关键/核心技术1912项,制定发布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33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742件、发明专利2458件,其中3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来,“全球第一吊”“全球第一钻”“神州第一挖”等大国重器在徐工诞生,液压件、传动件、电气件等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突破。赵瑞学对记者说,看着一批批“别人拿不走,全球立得住”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是一种充实、满足和骄傲的感觉。
零部件自主可控 创新再创新
1月28日,在临近赤道的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区一处炎热干旱、外温常年37℃以上的矿区里,一台超大吨位挖掘机已经连续进行了10000小时的无故障作业,其配套的液压油缸正是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海外出口产品之一。
澳洲矿区设备总监在谈及徐工液压油缸时这样赞许道:“中国液压油缸的无故障使用时间,一些国际一线产品也未必能达到,徐工的零部件产品是我们在中国挖掘出的‘红宝石’!”
近年来,徐工挖掘机械最大吨位达到了700吨,一次次刷新全球纪录。全地面起重机如今最高起重量也达到了2600吨。这些“大国重器”的崛起,液压油缸等关键零部件贡献了“硬核力量”。
“液压系统相当于起重机的心脏,决定着起吊的高度与重量。这是液压阀上的关键零部件电磁阀,整个制造过程叫作珩磨。”徐工集团下属阿马凯公司工艺技术部副部长王宗勇说,别看电磁阀个头不大,却控制着起重机“长胳膊”的内外伸缩及所吊重物上下升降。
2020年前,受制于加工精度,高端电磁阀只能从国外进口。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徐工集团打通内部研发资源,立志为液压阀生产打造一把“尖刀”。
为破解高端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难题,徐工通过并购、合作、创新,在徐工液压阿马凯公司形成了以系列挖掘机高端多路阀、成套起重机阀、成套桩工机械阀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建构了以智能分合流控制技术等为特色的液压阀技术链。
徐工液压阿马凯公司以液压阀产品为主线,加速实现泵马达产业破壁的脚步,2022年初,徐工液压制造出首台自研液压泵产品,实现泵产业从“0”到“1”的重大突破。
目前,高端液压阀已拓展为五大系列,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海工机械、港口机械等领域。产品集成了负载敏感、阀前阀后补偿等功能,加之模块化的组合结构,有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多路阀、集成阀……各类高端产品系列已逐步成为徐工核心零部件新崛起的重磅产品。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聚焦非公路工程机械传动系统零部件研发生产主业,成为国内唯一具备成套化传动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助力徐工在7吨轮式挖掘机驱动桥上的自主可控,攻克了5吨以上装载机驱动桥、压路机驱动桥和装载机变矩器等产品的自主研发难题,一举打破国外驱动桥长期垄断的局面,奠定徐工核心零部件行业第一的基石。
据统计,2022年,徐工共推出363个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整机和144个关键核心零部件,其中全球首创15个,国内首创173个。
现在的徐工,已改变其在液压与传动等高端核心零部件领域基础薄弱的“如鲠在喉”状态。未来,徐工将助推核心零部件产业沿着“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持续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