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活力铸就实力

2022-12-1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2-12-1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正喜

过去的五年,是徐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徐州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三大台阶,2021年达到8117.44亿元。

五年来,徐州市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经济结构持续调优,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五年间,徐州市先后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五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结构持续变好,为实力徐州建设提供强劲支撑。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牵引,我市聚焦构建“6+4”先进制造业体系,抓好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强化全产业链布局,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地等未来产业,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抢占产业发展“智”高点。

五年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为统领,坚持精细化田间管理,精准化防灾减灾,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连丰”。

五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为引领,加快构建“6+3”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链条式组合、网络化对接、联盟化发展。

五年来,我市改革开放创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淮海国际港务区挂牌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建成运营,新增省级开发园区8家、总量全省第三,成功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获得国家、省明确支持,“四个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优化提升高铁新城、东南片区、大郭庄片区规划,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加快建设,郑徐客专、徐宿淮盐、徐连高铁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2、3号线组网运营,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稳固。

7月,国务院同意徐州市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破解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新老产业接续发展典范、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典范和城市生态修复典范。

建设产业强市,夯实徐州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根基,是发展所需、当务之急;打造区域中心,放大徐州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优势,是机遇所在、使命所系。

阔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徐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将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总定位总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强化“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抓手,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徐州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