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新沂 > 正文

逐梦“新”征程 “沂”起向未来

2022-11-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11-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谢川 王海春 通讯员 赵娣

11月9日,2022新沂市第二十届金秋经贸洽谈会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本次洽谈会集中签约项目49个,计划投资总额312亿元,拟利用外资6.3亿美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这是继上半年集中签约30个项目100.82亿元投资额后,新沂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乘胜追击、接续发力的重大成果。

此次集中签约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医药大健康等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项目“含新量”颇高,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254亿元,占比81%。除此之外,本次洽谈会还有3个“校地合作”项目在签约之列,江苏省材料协会、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分别与新沂市政府、新沂市经济开发区、新沂市锡沂高新区签约,重点围绕新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开展合作。

近年来,新沂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打造了冶金材料、高端纺织、化工新材料、智能电器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医药健康、精密制造、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徐州工业第一县”。

提到新材料,不得不提具有行业标志性的新沂符号。从斯尔克主导起草2项中国纺织行业标准、华信新材料拥有国家级功能性薄膜研发中心、卧牛山防水材料拥有全球第一条宽幅高铁专用卷材生产线,到近年来温德集团水性超纤项目落地新沂。温德集团在全球首家实现了全水性定岛超纤新材料的突破,拥有水性聚氨酯、定岛超纤有色丝、定岛超纤无纺基布、色母粒四大领域的核心技术;投资180亿元的新凤鸣产业基地项目拥有国际先进的大容量、柔性化聚合工艺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沂引进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新材料人才70多人,建成国家级水性超纤研究院、锡沂高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12家研发机构,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做“智撑”。

凭借雄厚的新材料产业基础,新沂新材料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为“1号产业”,2022年1—9月产值187亿元,已经成为占据新沂制造业总产值40%比重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集群应税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创新是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新沂要赢得竞争,就要增强创新发展的主动性,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说。

近年来,新沂以“钟吾英才”计划为总抓手,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余名,入选省“双创计划”56人,新招引青年大学生18000多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新沂正加快成为苏北县域人才高地和年轻人“虹吸地”。

新沂金秋经贸洽谈会已经举办了20届。20年来,一年一度的金秋经贸洽谈会,成为新沂展示拼搏奋斗精神、践行重商亲商理念、诠释创业追求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双向奔赴、共谋发展、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传递着新沂发展的新机遇、新路径。20年来,招商引资成果斐然,企业落地蓬勃发展。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由2003年第一届的25亿元,增长到今年的300亿元以上,项目也从10亿级向100亿级跨越。先后引进了新凤鸣集团、明新旭腾股份、中清实业、东方雨虹、鲁花集团、吾悦广场等一批“555”行业领军企业;落地了新凤鸣聚酯纤维、中清光伏、科隆新能源、水性超纤等一批“省级重大项目”。

乘风破浪,踔厉奋发,新沂正勇毅竞逐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中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一期2GW组件项目、3GW光伏电池生产线已投产,新凤鸣一期60万吨短纤投料生产……1—9月份,新沂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4.9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位居徐州五县(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