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汴塘煎饼摊出新花样

2022-11-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11-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直播带货
游客体验用石磨磨豆子

本报记者 杨波

“从颗粒饱满的各色杂粮变为香喷喷的煎饼,整个制作过程体验感很强。”这几天,位于贾汪区汴塘镇孟省村的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来自市区的游客张涛在体验后开心地表示:“制作煎饼对于新手来说有点小难度,但能在师傅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很有成就感。”

一条煎饼产业链 不断完善延伸

10月29日,在孟省村汴塘煎饼坊内,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开始试运营。走进体验馆,一股麦香扑鼻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杂粮,用木桶盛放的大豆、红豆、花生、玉米等一字排开。“这些杂粮都是我们村民自家地里种的,经过精心筛选后成为制作汴塘煎饼的原材料。”在现场教游客摊制煎饼的王元凤介绍。

汴塘煎饼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汴塘镇辖区内的十几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摊煎饼。汴塘煎饼大多是石磨手工煎饼,村民都遵循传统制作工艺,保持“零添加、纯谷物、原生态”的特色,让汴塘煎饼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上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位于汴塘镇西北部的孟省村有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基础,今年7月,孟省村标准化煎饼生产厂房建成。8月底,贾汪汴塘煎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汴塘煎饼展销中心和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相继投入使用。从“品尝”到“体验”,汴塘煎饼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手艺人教游客烙煎饼

一场沉浸式体验 带来新流量

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内有选材、推磨、摊煎饼、品尝等体验环节,游客可以来此沉浸式体验这项非遗技艺。试运营当天,来自市区的刘女士带着母亲和孩子一起体验了摊煎饼,起火,烧鏊子,待锅热,将磨好的面糊摊上,一手转着铁鏊,一手摊着面糊,一刻都不敢懈怠。摊煎饼讲究火候与技巧,火小不成形,火大容易糊,待铁鏊上的面糊逐渐干却,揭、翻更是考验手艺的时刻。“这里还贴心地安排了老手艺人,手把手教你摊煎饼。经过短暂尝试,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基本也能摊成形。”刘女士表示,相对于大人喜爱体验摊煎饼,小朋友对石磨更感兴趣,在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内既有以前农家用的老式石磨,也有类似工艺品的袖珍石磨。在体验区,精心挑选过的杂粮,经过加水、浸泡后,被几位小朋友推磨成糊。

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集煎饼制作、品尝、销售于一体,工作人员一边带领游客参观,一边为大家讲解汴塘煎饼的历史。“以前光知道汴塘煎饼好吃,现在通过体验和工作人员的讲解,不但了解了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还明白了汴塘煎饼为啥好吃,非常适合带着孩子一起来。”张涛说,他这次还购买了4盒煎饼回去送给朋友。

在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除了摊煎饼体验,游客还可以近距观看网红直播带货。“优选五谷杂粮,石磨工艺,手工摊制,一张煎饼包起各种美食,一张煎饼勾起儿时味道。”农产品主播宋超正在直播间现场为粉丝介绍汴塘煎饼。在夯实原有线下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汴塘煎饼搭上了短视频传播“快车道”,邀请专业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将汴塘煎饼卖到了全国各地。“这里设计的各种场景,既体现了和煎饼有关的生活日常,每一个物件和着煎饼香味又很容易把人带到儿时的记忆,我觉得很有意思。”游客李先生这样表示。

一条乡村旅游路 串起汴塘打卡点

围绕煎饼产业,孟省村还借机开发副业。走出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在煎饼坊门口,还有一个“小菜园”,临走前还能采摘。据了解,这些蔬菜都是纯天然种植,没有施以农药化肥。“这也是今年我们新打造的体验点,为的是让游客有着更丰富的选择。”孟省村煎饼坊负责人袁祥祥表示。据了解,孟省村紧靠252省道,近年来,汴塘镇致力于把252省道沿线打造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徐州苏蔬农业科技产业园、恒之盛智能蔬菜温室大棚、朱古果蔬基地等特色农业遍布公路两侧。“如今再加上孟省村煎饼坊体验和‘小菜园’采摘,这条乡村旅游线路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农旅体验。”汴塘镇宣统委员王影介绍。

汴塘煎饼正在农业产业化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产业文化”也在逐步成形。据孟省村党支部书记周亮介绍,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是孟省村煎饼产业链条的延伸,挖掘煎饼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引领游客体验。从小作坊到加工厂、从煎饼摊到生产车间、从吃煎饼到体验非遗,随着煎饼产业的不断壮大,汴塘煎饼积极探索品种和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下一步,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扩大销售,主要走线上渠道。目前正在试验研发新品种、继续寻找更多直播团队加入,同时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周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