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大吴:港产城融合发展 擘画美丽新画卷

2022-10-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10-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张雷 通讯员 张飞宇 徐志海

大吴街道位于徐州市东郊,京杭大运河北岸,是贾汪区的南大门,南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徐州工业园区。距连霍、京福高速出口和京沪高铁徐州东站6公里,距徐州市主城区、徐州市新城区均20公里,距观音机场30公里,310国道、老206国道穿境而过。

曾经,这里只是徐州城东一座普通的小镇,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临港新城。十年来,大吴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域优势,砥砺奋进,在66.12平方公里大地上创造出发展的奇迹,让12个村(社区)、5.2万大吴人民感到自豪:高楼林立、街景繁华、项目集聚、产业完善、农业深耕。宽阔、笔直、干净的吴中路两边,现代时尚的小区矗立,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街边公园里散步,闲适而惬意;不远处美丽的滨河公园旁,古老的运河水欢快地奔流着;塔吊林立的工地、四通八达的路网、川流不息的车流,与绿意盎然的公园交相辉映,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年发展,大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谱写出了一篇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似锦华章。先后获评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乡镇500强、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名典型镇、江苏省文明镇、徐州市“十强镇”。全街道拥有工业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拥有商贸流通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形成了现代物流、实木家具、机械制造、纸业包装四大优势产业板块。2020年6月,大吴街道被确定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类试点项目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吴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贾汪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的‘四区’并进发展战略,迈入了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征程。”10月10日,大吴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朝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作为贾汪区体量较大板块,大吴街道正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拿龙头、扛重责,当好产业发展“领跑者”,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目标,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徐州郊区新城。

呈现眼前的是:一座绿色宜居、活力迸发的临港新城正在蝶变崛起。

锚定发展方向 临港新城建设步入快车道

走什么路,比如何走路更重要。过去十年间,大吴将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汲取成功经验,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形成了如今以“四区”并进全面转型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徐州城市建设新样板、苏北临港产业新高地、江苏现代物流新示范”目标定位,勇担使命,真抓实干,开放平台功能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全面突破,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持续向好,依法治街有力推进,民生改善兜底保障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临港新城建设步入快车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市首个水运开放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相继投入使用,集装箱吞吐量连年倍增,达到6万标箱,东至上海,西至武汉,南至大湾区,北至环渤海,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初具格局;总投资20亿元的皇朝智能家居生产基地成功落地,引领重塑大吴实木家具之乡品牌;普洛斯智慧物流园、华企云谷临港产业加速器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临港产业集聚不断加速;25万平方米城市公园开园迎客,15公里城市道路不断畅通,1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焕发新颜,150万平方米宜居小区陆续交付。”袁朝锋介绍。

记者在位于大吴街道的双楼保税内河港河海联运平台集装箱滚装码头作业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货物装卸,准备把货品发往外地。同时,在河港快递快运产业园内的“多多买菜”,以“田间直达餐桌”模式,通过全程冷链等多种途径将农产品由原产地直接发往消费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作为淮海经济区运营中心,大吴街道的“多多买菜”业务覆盖了徐州、宿州、淮北和亳州,一年的农产品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用工量达到1200余人。不仅解决本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农业种养殖大户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动贾汪区本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尤其是近年来,大吴街道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功能及物流成本优势,围绕智能制造,特别是高端物流装备制造做文章,打造临港制造产业园区。

2017年1月,徐州国际集装箱码头试运营开通徐州至上海航线;2019年获批海关监管代码具备外贸航线资质;2020年增开徐州至济宁、武汉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由2017年1万标箱增至2021年6万标箱,今年全年预计完成8万标箱。

2019年10月,根据市政府决策部署,徐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由徐州经开区移交至贾汪区运营管理;2021年完成跨境电商监管仓库改造,2022年预计完成进出口额8亿元。

2019年,徐州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启动建设,2020年6月底施工完成,当年11月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复设立,用时一年完成整改、提升、验收工作,2022年10月9日通过海关总署专家组验收,年内投入使用。

2020年3月,徐州港铁路专用线启动建设。目前,铁路线铺轨已完成,后续信号线敷设正由徐矿集团施工,预计2022年11月份可完工。

“为进一步放大开放平台辐射功能,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全力推进临港物流和临港加工产业发展。”徐州双楼物流园区办公室主任李礼说,自2018年以来成功引入了中远海集运、普洛斯、远洋物流、拼多多、美团、安得智联等商贸物流龙头和华企云谷、香港长和、柳州博实唯等临港制造企业落户,平台带动效应不断放大。其中普洛斯物流、远泉物流园、华企云谷临港产业加速器等项目已陆续建成,凯熠冷链物流园、博实唯输送带式减速机等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同时,结合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提升要求,园区加快推动规划调整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工程。沿京杭运河规划建设快递快运产业园区、保税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大宗物资商贸物流园区和临港加工产业园区,2022年4月贾汪区政府批复设立占地6.06平方公里的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园区配套设施,先后实施了徐州双楼物流园区高压线迁改、茱萸变电站、凯熠路、汇龙路等基础设施工程,为项目落地打好基础。

交通四通八达的大吴,未来更可期。

聚焦生态优先 临港新城建设焕发新面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吴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发展全过程。

“这十年,大吴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行动协同推进,厚植‘城在水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公园城市特质;大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提升,植树造林增绿不断,美丽乡村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美美与共;大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大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也迎来了新的‘绿色’发展机遇。”说起大吴的绿色城建,大吴街道办事处主任荣峰如数家珍。

9月29日,在位于大吴街道旗山路南、经五路东,投资约1260万元,占地约50亩的西翠园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以‘生态可持续、生活、健康’为主题科学规划设计,结合现有场地绿化植被基底,破除现有围墙,优化内院现有道路、水系、植被、健身活动设施景观要素,打造参与性、生态性、共享性的开放式公园。”该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陈修金说,“我们积极克服疫情及天气影响,保障工程质量,抢赶工期,早日让辖区百姓能到公园里游玩。”

据大吴街道建设办负责人吕东介绍,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大吴街道以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为契机,重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路网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完善、老旧小区升级、商贸服务优化和公共服务提升六个方面的项目建设,一座活力四射、生机盎然的临港新城崛地而起、轮廓不断清晰。

从坚持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三美协同”,到坚持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三居并进”,再到坚持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三城与共”的城市建设理念,近年来,大吴街道实施大运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投入约6000万元建成占地10万平方米滨河公园,打造最美运河一公里,推进城镇公园改造提质。投入1000余万元对建平公园湖泊、景观节点、休闲设施和雨污管网进行改造提升。投入320万元,建设完成1.3万平方米的庙山公园。拟投资1960万元对占地约40亩的不牢河文化公园以红色文化、京杭大运河文化和两汉文化相互交融为基调,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

驱车行驶在大吴街道的主干道上,“四纵四横”路网体系逐渐成型。“相继完成金桥路、滨河路、星港路、花都南路、花都北路等道路的建设,城镇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吕东介绍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大吴街道在教育、养老、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方面持续发力。

新建并完成占地面积52亩的6轨星港路小学,新建6轨吴中路小学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主体基本完工,2023年将全面投入使用,学校将与培栋教育集团合作,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推动地区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投资400万元建成55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化为民服务中心,并与贾汪不动产中心对接联网,为大吴居民及周边乡镇地区办理不动产登记等相关手续提供服务。

投资2080余万元,新建占地10.73亩、总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已与大吴中心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面向“五保户”及失能、失智等需要介助、介护式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总投入2000余万元对建于1999年的花苑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并加装23部电梯。改造后,小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功能配置更加科学规范,居民体验感和幸福感提升,成为生态、适老的新型综合小区。

另外,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位于疏港公路南侧、占地约65亩的宏康保税商业街建设工作,该项目包含3万平方米淮海电商直播基地、2万平方米跨境电商新零售体验中心以及5万平方米口岸联检大楼。其中淮海电商直播基地一期预计2022年10月底进行试运营。建成后,将补全大吴小城镇商业综合体的短板,助力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加速人气集聚,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同时持续加快招商运营工作进度,协调推进诺Q酒店投入运营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深化社会治理 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大吴街道瓦庄村,提起“帮帮团”的暖心服务,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我们成立队伍的初衷,就是为了把网格化工作做得更扎实、更贴近群众需求。”瓦庄村党总支书记宋继伟说,现在“帮帮团”成员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20余人。“队伍壮大了,村里还专门设立‘帮帮团点亮微心愿’帮扶工作室,并于2022年5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瓦庄村“帮帮团”是大吴街道深化社会治理实践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贾汪区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中,大吴街道开展了“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选树活动,截至今年9月份,共推荐人选23人,有10人入选贾汪区周度好人好事先进人物。

“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9月28日,记者来到大吴街道湖里一期居民新时代文化实践点,这里免费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棋牌健身等服务,成为百姓休闲的好去处。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今年以来,大吴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向自然村、小区等各类实践点延伸,开展“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百姓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载体,持续丰富和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改变群众。

此外,从2021年8月起,大吴街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十必联”志愿者和街道全科联络员的入户走访与摸排,为辖区114名困难儿童制定了“一童一策”帮扶档案,62家民企结亲困境儿童。目前,从“爱心专车”到“爱心保险”再到“公益体检”,大吴街道联合辖区内的民企、卫生院、司法所、妇联、教育等部门,为辖区内困境儿童及家庭实施“一童一策”精准对口常态帮扶,为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深化社会治理过程中,大吴街道鹿庄社区协商议事会用“小积分”把“村里事”变为“家里事”,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家园清洁行动,培养大家垃圾随手捡起、定点存放的好习惯,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原来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内生活力,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这也是强化村务公开、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大村级“四务”公开力度,真正让农村“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心里亮堂堂。

与此同时,大吴街道树立底线思维,专业化、系统化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对2578户经营户、1826家沿街门面和135家工业企业进行系统化梳理,建立“一户一档”,实现常态安全化管理,“平安大吴”扎实开展、成效显著。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不懈努力。如今的大吴,社会治理协同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法治文明程度日渐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成果显著,社会组织发展充满活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为让大吴经济社会各项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成为城镇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们将不断厚植‘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干事作风,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贾汪贡献大吴力量。”袁朝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