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探索标准领跑者制度 增加高品质标准供给

2022-10-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10-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陆铭)为加强地方标准管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2021年2月1日,我市开始施行《徐州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已立项市级地方标准67项,发布实施19项。

“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一员,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组织开展市级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利于传播标准化理念,把标准化方法融入生产经营、社会服务和综合治理之中;有利于发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管理处处长王童介绍,过去我市尚无制定市级地方标准的权限,但是转变发生在2018年。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施行,对地方标准作出较大程度修订,制定范围拓展到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主体拓展到设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2019年12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

2020年5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批复,同意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2020年5月底,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管理处启动《徐州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编制工作;2021年1月26日,市政府召开《徐州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解读新闻发布会。

“为顺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符合我市实际的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犹为迫切。”王童介绍。

器利则事善!

手握《管理办法》这一深入实施我市质量强市战略的利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机制,多领域推进技术标准战略,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协作,探索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加个性化、高端化、高品质标准供给。

截至今年9月,我市共立项地方标准67项,发布实施19项,涵盖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其中,《耕地破坏程度鉴定规范》经省自然资源厅推荐,《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规范》经省委统战部推荐,均获批立项2022年度江苏省级地方标准;正在编制的《汽车车身涂装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于2022年4月获批立项交通部行业标准。我市地方标准制定在农业、服务业、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已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发展之利器。

《茎尖菜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提出了适宜本地菜用甘薯种植的技术要求,规范了菜用甘薯种植过程中育苗、田间管理、采收、保鲜及运输、越冬保苗、种薯贮藏、生产记录等内容,对于提高栽培水平,发展菜用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优质水稻 徐稻9号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对规范徐州市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加强优质米水稻生产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是在我市参与全国第二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的总结提炼。标准的出台实施将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水平,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徐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标准》发布实施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根据标准精神研究制定了《徐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级评定办法》,组织开展徐州市首届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定。与此同时,全市各地纷纷对照标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出更强更实的工作举措,9个县(市)区年财政专项投入达1000万元以上。

《开办企业全链通网上服务规范》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开办企业地方标准。市政务办以此为先手,利用远程实名认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审批、公安、银行、税务、人社、公积金六部门六证照“六合一”1天同步办结新机制;突出智慧审批,构建开办企业“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域通办、掌上通办”的“四个通办”新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的发布实施将助力提升我市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化水平。目前我市市区已建成约4480个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标准的出台为落实《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为管理责任人设置、改造分类收集设施,新、改、扩项目配套建设分类设施以及规范收运车辆等提供了有力依据。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是我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肩负这一责任,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砥砺善为,继续让百花齐放。

市市场监管局刁兴腾调研员说,《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市地方标准制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各地各相关部门苦练“内功”,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要求,围绕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标准体系规划建设,推动更多先进工作列入国家和省标准化试点项目。

刁兴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创新,加快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持续增加高质量标准供给。不断完善的市级地方标准系统有利于发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