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钢集团:铸造绿色发展的钢企竞争力

2022-10-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10-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现代化厂区一隅。本报记者 吴国乐 摄

本报记者 胡明慧

对于落地徐州20年的徐钢集团而言,过去10年,经受生存的重大考验,面临发展的路径抉择,是徐钢一路走来不平凡的一段岁月。应对发展的考验,徐钢靠转型升级铸造出更富韧性的生产力,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眸这十年,徐钢在变与不变中成长,在变与不变中强大,在变与不变中找准航向坚定前行。

变的是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企业效益等不断优化提升。特别是经历“刮骨疗伤”去产能,徐钢告别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逐步走上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新路。

不变的是培育“徐钢品牌”、铸就“百年企业”的初心使命,是勇立潮头、不懈奋斗的激扬精神。

这十年,徐钢集团经过转型升级的“浴火洗礼”,真正由大走向强。

在变中谋求发展

进入徐钢厂区,看不到飘扬的粉尘、闻不到刺鼻的异味,花园式工厂让人神清气爽,而这背后是智能化环保系统发挥的作用。厂里建立的超级排放测管治一体化平台,通过设立的1300个测污点,随时掌握排放情况,进行智能管控。扬尘污染重点区域料场安装可视化检测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自动控制雾炮装备进行增湿除尘。

颠覆人们对传统钢铁企业的认识,徐钢靠的是转型升级,继而将高质量发展的方略贯彻十年发展的始终。

2019年,我市钢铁行业面临布局优化。徐钢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重组周边2家企业的钢铁产能,上马建设三期项目,建设了1座2120立方米高炉、1座120吨转炉、1座120吨LF精炼炉及配套生产设施生产线,去年三期项目投产运行。

巨变之后,徐钢依旧不断求变,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动作不断。

“今年,徐钢集团围绕智能制造、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展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方面,企业全面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建设5G绿色钢厂,配备了无人值守自助计量系统、自助洗车系统、消防集中控制中心、能源自助上传系统。规划建设的大数据中心正在设计阶段,建成后,企业的环保、节能、生产数据将在这里实现集中分析管理。在工艺创新方面,徐钢集团去年初投资百亿元建设的三期项目选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设备,环保、安全、质量、厂容厂貌以及信息化水平均大幅提高,其中安全、环保、节能水平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改变了传统钢厂粗放生产模式。三期项目建成后,一线操作工人,只需在操作室内通过电脑即可实现全流程生产操控,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在产品创新方面,徐钢集团积极发展优特钢产品,向高端迈进。三期项目建成后,集团已经具有特钢生产能力。目前我们正与中信特钢、徐工集团、中咨公司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由中咨公司实施战略规划,由中信特钢提供技术支持,开拓徐工集团所需的机加工特钢产品市场,实现四方互赢,协同发展。”董事长王爱钦告诉记者。

在降能耗,减排放上,今年以来,徐钢集团也是动作频频,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彰显企业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勇担社会担当。

“前不久,徐钢从徐工集团购置的100台新能源电动车将交付使用,届时,徐钢集团将实现厂外运输全部使用国六标准以上车辆,厂内运输使用电动车辆,提升清洁运输的能力。”据王爱钦介绍,近两年,徐钢集团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三个方面实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梳理改造项目500余项,累计已投入近6亿元。通过全流程改造,目前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全部低于超低排放标准限值,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持续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不变中永争一流

十年前,徐钢集团的前身东南钢铁工业有限公司拥有员工3500余人,年粗钢产量195.8万吨,产值50.4亿元,纳税0.83亿元。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十年前的东南钢铁算得上是效益可观的大企业。

今年前7个月,在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徐钢集团的粗钢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由此更可窥见,今日的徐钢集团发展更具韧性,真正由大走向强。

从做大到做强,徐钢靠的是把培育“徐钢品牌”、铸就“百年企业”当作不变的初心使命。

坚持质量为王的理念,徐钢品牌在市场上越叫越响。近年来,徐钢集团加大投入,采用国内先进、国际领先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创造性地摸索出螺纹钢五切分技术,成功升级了轧钢生产线,大大提升了轧钢生产效率。同时,集团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冶认证集团、中国国际咨询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努力打造省级科技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做发展的“领跑者”,徐钢的探路之举从未停歇。为积极响应国家“公转铁”“公转水”号召,缓解道路货运压力,减少道路扬尘,徐钢集团为三期项目配套建设两大物流项目。该项目由铁路货运专线项目和水运码头项目组成。铁路货运专线项目整合铜山经济开发区内现有铁路资源,设计项目铺轨17.5公里,规划年运输量1300万吨;水运码头项目规划建设5个2500吨级泊位,航道2.5公里,建成后年吞吐量100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全方位提升企业安全、环保、节能、质量、智能制造水平,主要生产优特钢产品,年产量可达500万吨,年营业总额将突破300亿元,对区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社会责任感始终扛在肩上,徐钢回馈社会的公益心始终没变。自成立以来,徐钢集团就高度重视公益事业,多年来,为民修路、建设校园、捐助灾区、扶危助困、资助农民医疗保险,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公益事业等,累计捐款及各项物资超过5000万元。疫情期间,徐钢集团一次性向徐州市、区、镇各级政府捐赠防疫资金1000余万元,展示了企业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