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江庄:迈向工业强镇 共建幸福家园

2022-10-1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10-1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江苏诚意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数据监控

本报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张雷 通讯员 边游游 徐瑶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换新颜。

十年非凡历程,贾汪区江庄镇工业经济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全镇工业总产值接连实现30亿元、60亿元、120亿元的跨越,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75.2亿元,全年有望创造新的纪录。

8月30日,在江庄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江庄镇人民政府作了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项项过硬的成果、一句句提气的话语,印证着该镇工业经济连跃台阶的历史成就,承载着迈向工业强镇的未来期许。

工业乡镇就要“勇挑大梁”,对江庄镇来讲,这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江庄镇有责任、有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咬定目标任务不动摇,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为更高水平推动贾汪“四区”并进全面转型,坚决扛起“提份额、增贡献”的重大责任。

“江庄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迈出了‘二次腾飞’的坚实步伐。下一步,江庄镇将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拿龙头、扛重责,当好产业发展‘领跑者’,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江庄力量。”江庄镇党委书记王广东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咬定工业兴镇目标 点燃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江庄镇坚持“工业兴镇、产业强镇”发展定位不动摇,围绕工业总产值“一年超百亿、三年三百亿”目标,重点打造工业集聚区、商贸物流区、农旅融合区三大产业园区,形成工业主导、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成就,为贾汪高质量转型发展点燃了新引擎。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江庄——这个位于贾汪区西北郊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的小镇,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一根根长长的钢坯通过加热、压延等工序,被加工成不锈钢棒材;一个个重达几百吨的大型桥梁构件,从生产线上被高大的龙门吊缓缓牵移到露天堆放区,然后装车运走;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生产出源源不断的高标号水泥……

江庄镇依托徐州德龙、龙山水泥、诚意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工业产值逐年提升。目前,该镇正在加快推进江苏朗诺德20万吨不锈钢毛管和20万吨不锈钢成品管项目,力争3年内实现不锈钢产值300亿元;全力支持投资30亿元的龙山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10.5亿元的诚意预制管桩项目尽快落地,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绿色智慧建材产业集群……

加速发展工业经济 新兴产业正崛起

锦鲤在水池中游动,睡莲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桂花散发着清香,碗口粗的香樟树顶着浓密的枝叶整齐地排列在路两旁……9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庄镇北部的江苏诚意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意新材料”),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灰粉扑面、机器喧嚣,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流水与绿树成荫。这是一个“厂在林中藏,人在园中走”的花园式工厂。

诚意新材料隶属江苏诚意集团,是集团公司产业链源头企业。该公司按照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着力打造现代化绿色智慧工厂。在24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现场,两条绿色节能高效粉磨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项目于今年2月份开始正式生产运行,我们在严格落实环评报告及节能报告审查意见的前提下,采用智能化工厂建设模式,项目能耗结构和管理水平处在同行业领先水平,聚力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丁柱说。

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和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十年来,江庄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关闭淘汰焦化工业企业,坚定不移推动五大行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聚力聚焦不锈钢新材料和新型智慧绿色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实现德龙、龙山、诚意等龙头企业高效运转,推动江庄现代工业体系加速构建。

徐州德龙年产80万吨不锈钢棒材生产线项目,拥有国内单体最大的高合金钢棒材生产线。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2000余吨钢坯原材料正在往生产区输送,每根6米长的钢坯从生产线的入口被自动送入加热炉加热,然后输送到大吨位压缩轧机内。发货区,工人们将一捆捆不锈钢棒材装车后发往温州、无锡、常州等地。

“目前的日发货量基本在3000吨左右。”该公司生产厂长沈立新介绍,徐州德龙主要生产300系列不锈钢中棒材,为不锈钢管材、法兰和其他不锈钢制品企业提供原材料。2021年生产不锈钢棒材8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18亿元。今年1-8月份,已生产不锈钢棒材约45.5万吨,完成工业产值近81亿元,为贾汪“提份额、增贡献”提供有力支撑。

不锈钢新材料作为贾汪区主导产业之一,在投资徐州德龙不锈钢棒材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又投资建设不锈钢管材生产线。“新项目建设年产20万吨不锈钢毛管和20万吨不锈钢成品管生产线,目前1号车间设备基础正在浇筑,2号车间钢结构厂房正在施工,计划11月底试生产,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工业产值约100亿元。”江庄镇工业办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十余年发展,徐州市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已成功跻身全省建材行业20强和水泥综合10强、徐州工业50强,下辖山发建材、龙山大酒店、鸿誉环境科技等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江苏省绿色工厂、省级节能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该公司从加大技改投入到增加企业发展动能,从继续加大投入到深耕先进制造业,持续在增资扩产、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公司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改造、节能降耗,不断做强‘内功’,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公司总经理黄国庆介绍,公司采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投资7600万元实施了水泥熟料生产线深度治理减排工程,2号线已经完工并经验收,将率先达到省内超低排放标准;投资1.3亿元,对1号生产线进行绿色数字化节能技改示范改造,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操作,年节约标煤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达到全国水泥行业数字化引领示范企业。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深耕先进制造业。在去年投资20亿元建设的龙泰产业园的基础上,立足贾汪,抢抓高质量转型发展机遇,依托区位、交通、营商环境等优势,计划总投资30亿元,新建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0亿元,助力高质量转型升级。”公司董事长刘鑫表示。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显成效

十年发展,日新月异;十年变化,沧海桑田。

十年间,江庄镇一条条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头,通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情景成为历史;十年间,粮田、苗圃、果园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宜居宜游、产业兴旺、有声有色的喜人景色.....

“这块地里种植的甘薯品种是‘徐薯32’,是甘薯食品深加工产品甘薯泥和甘薯杂粮粉的原材料,薯香浓郁、软糯适中,口感非常好。另一个品种是‘薯绿1号’,俗称‘菜用甘薯’,它易栽培且生产周期长,富含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13项营养成分。”9月27日,在位于贾汪江庄甘薯产业园区内的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袁起介绍目前公司种植的部分甘薯品种。

十年来,江庄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文旅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持续壮大现代甘薯产业,布局甘薯规模化种植。依托徐州市农科院,全力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的徐州(江庄)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650亩试验田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做强“徐薯薯业”区域品牌,2500平方米甘薯仓储库已建成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打响省级“甘薯特色小镇”知名度奠定基础;徐州卧龙泉抗战景区和竹园村作为全市“两带两圈”重要节点,正在按照景村一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市级农文旅融合发展重要板块。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以徐贾快速通道北延、徐州大五环、206国道为主线,打造了杏窝、竹园等一批特色亮点村庄。实施户户通工程,高标准硬化村内道路24.5公里,完成江庄中学、大路小学门前道路硬化;马安街提升、为民服务大厅改造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已全部完工;江庄街提升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老街旧貌焕发新颜。

扎实开展“双提升” 增进村民幸福感

“过去啊,这里就是一片荒地。现在这里建了篮球场,还有村民的活动室、互助室,这里变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了。”江庄镇杏窝村石大爷笑着说。

杏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杏窝村委会,由于自然村分散,离村委会远的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些不方便。因此,杏窝村党总支书记魏波便有了在自然村建设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想法。经过走访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村“两委”决定把村内一处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仅仅两个月,建成了崭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专门设置了村民互助室、活动室、篮球场,打造成为村民“幸福活力圈”。

杏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建设是江庄镇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满结硕果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该镇已打造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不久将实现全镇34个自然村全覆盖,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拉近村民距离、邻里之间的关系,提高村民参与村内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实践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今年以来,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e平台”共登记各类活动500余场,举办“道德讲堂”36期,开展 “关爱老人 爱护儿童 ”系列主题活动60余场;以“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22场,通过“学习达人”挑战赛、红色故事宣讲、红色诗歌朗诵、全民阅读等活动展现江庄人精神风貌。

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同时,该镇还持续开展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江庄镇社会保障和帮扶举措更加务实有效。镇级设立100万元专项基金,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体“一户一策”帮扶机制,投入20余万元为12名困难家庭改善住房条件;投入40余万元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保险;花费5万余元为困境儿童购买御寒衣物;引导爱心企业投资近50万元为16名困境儿童改善居住环境。

整洁有序习惯好,文明程度大提高。江庄镇以“五星级干净人家”创建为抓手,通过村民自评、邻里互评,小组长、志愿者、村“两委”入户现场查看,按照评选标准,现阶段评选出220户“五星级干净人家”,并挂牌表彰,引导周围村民从自家做起、从日常做起,养成干净整洁的文明卫生好习惯,实现“一处美”到“处处美”。

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江庄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铭记于心,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付之于行,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到实处。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江庄镇作为贾汪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提前靠前、精准精细、紧张快干,全面展现江庄干群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切实扛起稳经济、惠民生、保安全的重大责任,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王广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