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创新思路造林 全民动手增绿

2022-10-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10-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春 通讯员 徐海 王荣永

一道道林网,彰显着新沂大地的勃勃生机;遍布城乡的翠绿,铺展开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十三五”以来,新沂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国土科学绿化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七年来,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栽植苗木1800万株,建成省级绿美村庄64个,更新完善农田林网50万亩,林木覆盖率比2016年增加2.94个百分点。如今,放眼新沂大地,满眼皆绿、到处是景,全市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为新沂人民带来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红利。

高位推动有动力。新沂市委市政府将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美丽新沂”的关键举措。造林绿化作为市、镇、村一把手工程,一直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重要指标,市委督查室、市纪监委派驻组根据造林工作序时加强跟踪督办;市财政已连续五年出台造林绿化奖补政策,每年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亿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保障全面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全民动员有思路。实现“造林绿化+”,将造林绿化工作同河道疏浚、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系统谋划、共同推进,“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美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连续多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社会“植树、爱绿、护林”意识蔚然成风,造林绿化不是林业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全市干部群众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精准造林”有创新。在徐州市率先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开展造林绿化工作。通过在图上和在脚下的方式,即充分利用国土遥感影像图资源,重点围绕村庄、道路、河道、农田林网、低效耕地等区域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摸排布局造林空间的基础上,组织人员深入实地逐一地块调查植树造林的可行性,科学确定来年计划造林地块并及时上图入库,设计好树种、株行距等指标,作为来年下达造林绿化目标任务的依据,实现了造林绿化工作的“项目化”“精准化”。

挖掘空间有方法。面对造林绿化用地瓶颈,新沂市果断改变传统工作思路,通过清淤疏浚、拆除硬化、路肩覆土、墓地改造、拆违复绿等措施清理整治大量零散空间作为造林用地,全市村庄开展公共空间清理出来的土地,全部用来栽植树木,骆马湖退圩环湖工程形成沿湖4500亩堆泥场也全部用来植树造林,实现了造林用地“无”中生“有”。

树种优化有效果。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绿化和“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的要求,广泛栽植榉树、乌桕、玉兰、垂柳、朴树、白蜡、海棠、石楠等“三化”树种及乡土树种,苗木规格在米径(地面上1米处的直径)3—5厘米,坚决杜绝“大树进城”、使用“截干苗”等不合理的植树方式。“十四五”以来的造林绿化工程“三化”及乡土树种应用比例达80%以上,以杨树为主的树种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全市城乡绿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新沂市造林绿化工作走出了一条科学之路、创新之路,形成了宝贵的“新沂经验”。2021年国家林草局和省林业局来新沂开展科学绿化专题调研,对新沂市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在科学绿化指导意见中规范了科学划定造林用地;2022年初,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根据“新沂经验”向全国下发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空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