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
||
|
本报记者 闫琦 张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30日,第九个烈士纪念日。我市各界群众来到英烈长眠之处和纪念场馆,缅怀烈士丰功伟绩,铭记烈士英雄壮举,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6岁孩子
妈妈用爱编织“幸福梦”
“海明啊,我很想你,站在纪念塔前,仿佛又看到了你。”韩秀的丈夫是一名消防员,在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牺牲。
“爸爸在外地工作,疫情原因无法和我们团聚。”林海明牺牲后不久,韩秀为他生下了遗腹子。如今,孩子已满6岁,韩秀用爱为孩子编织一个“幸福梦”。
韩秀告诉记者,林海明牺牲后,安葬在老家辽宁,每年烈士纪念日,她都会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等孩子长大了,我要给他讲述爸爸的故事。我相信,爸爸会是他的骄傲。”韩秀说。
365天,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
“国家已强大,你们放心吧!”9月30日一大早,88岁的丁连运身着军装、佩戴奖章勋章,向战友诉说着思念之情。
丁连运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获多枚功勋章,每一枚功勋章,都历经淬火锻造铸成。
70年前的那场战争,这位老人娓娓道来。站立在塔前的他,像是在与昔日战友“拉家常”。
“只要走得动,再来看你们!”临走时,丁连运面对纪念塔,行了一个军礼。
99名运河支队后代、志愿者
捐资立起英雄墙
“父辈的生死战斗情缘,让我们后代聚在一起,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就是我们的家。”9月30日,在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扩建暨英雄墙落成纪念仪式上,运河支队烈士后代刘景文满怀深情地说。
当日上午,运河支队烈士纪念广场格外庄严肃穆。大家排队依次手持菊花,向纪念碑鞠躬,将菊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底座,绕纪念碑一周,以示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在运河支队烈士后代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坚持30年以延安梁家河红色题材创作画作,他创作的《延安·梁家河系列作品》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当日,画家李勇逸将作品《贾汪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捐赠给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
2021年底,贾汪卧龙泉景区董事长胡大贵在“运河支队情缘群”里提出,把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进行设计、加高。因疫情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冲击,资金难题摆在面前。运河支队老战士后代谢玲提议,大伙集资建碑。一呼百应,共99位运河支队后代、志愿者参与捐款,捐赠20余万元。
目前,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经过加座、加帽、加五星扩建后,碑的高度达到9.3米,其寓意是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在纪念碑后面设运河支队英雄墙,墙上整齐排列镶嵌着烈士灵位,注明烈士的出生年月及牺牲时间和籍贯;英雄墙长19.39米,象征着1939年组建运河支队的年份,英雄灵位上下共9排,寓意着运河支队9个连队。主墙两侧还有各四道辅墙,象征着运河支队曾隶属于八路军,又曾隶属于新四军。
“愿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介绍,英雄墙的左右侧镶嵌了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等对运河支队的高度评价,并精选运河支队10个经典战斗故事和诗人咏颂运河支队的诗词。
“我爷爷褚思惠和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诠释了英雄本色。”运河支队烈士后代代表褚倩说,站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们凝聚奋进力量,从平凡走向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