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谱写幸福篇章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郑集镇村民小耿,今年开始在家门口就可以做血液透析,不仅免去了往返市区医院的舟车劳顿,一年还能省下万余元的各种费用;53岁的张先生习惯每月查询划入医保账户金额,现在在小区门口花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查询……
如今,提及幸福,铜山人可说的内容越来越多——看病更省心了!居住更舒心了!生活更方便了!一个个民生故事,传递着欣喜和温暖。
民生更幸福,给铜山的美好又叠加了一层人文温度。
民生实事接续着干
张集镇困境儿童小苏,以前只有一张用废弃木板拼接制成的小桌,“每次写作业都要垫上一本厚厚的书”。去年,铜山区启动“梦想小屋”改造计划,小苏不仅拥有了崭新的书桌,还有了一间像模像样的书房。
去年,铜山区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按照每间1.2万元标准,为179名事实孤儿改造出干净整洁、阳光温馨的“梦想小屋”。铜山团区委还组织志愿者与孩子们建立一对一挂钩帮扶、每月常态化走访、每季度集中关爱等机制,同时实施心理疏导、快乐阅读等关爱项目,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早日把梦想变成现实……
对于孩子们的关爱,铜山并没有止步于“梦想小屋”改造计划,今年,铜山继续开展 “爱童行、不孤单”关爱困境儿童活动,目前铜山区新区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已完成选址,正在进行省级示范点申报。
这样的接续,在铜山,几乎体现在每一项民生实事建设中。
2022年铜山区城建重点工程实施中小学建设项目14个,目前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华杰学校项目正进行前期手续办理,其余项目正按照节点计划推进。不仅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好的硬件,对于提升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铜山也在一步步地进行着谋划。
“去年铜山在大许、房村等9个偏远镇建设11栋111间教师周转房,解决了近300名新教师的住宿问题。区总工会、区教育工会为周转房配备了电视、空调、冰箱等生活电器以及文体用品,明亮、舒适的教师周转房,切实改善了基层学校教师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住得下、教得好、留得住创造良好环境。今年又实施偏远乡镇教师周转房项目3个,让更多的孩子不仅能够在宽敞的教室内上课,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铜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鹏告诉记者。
接续,接续,接续的是民生温度的持续升温,接续的是为民情怀愈加厚重。
今年铜山区重点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2大类41个子项目,涉及教育、医疗 、交通、养老、便民服务、社会关爱……这12大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持续聚焦民生,事事温暖人心,让铜山人民的幸福越来越触手可及。
民生实事创新着干
“以前,像利国这样比较偏远乡镇的村民来区医保服务大厅办理门诊费用报销之类的业务,一早出门,中午才能赶到。有时,中午下班了,他们就等在门口。知道他们不容易,大厅服务人员常放弃休息,主动为他们办理业务。”铜山区医保局四级主任科员王萍萍感慨道。
靠服务人员“行方便”,不如家门口就有医保服务点更方便。
今年以来,铜山区医保局创新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在完成江苏人保铜山支公司南洋国际、铜山街道、张集镇3个服务网点医保专线建设后,6月底又相继建成铜山街道经办服务省级示范网点1个,以及16个镇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点。现在,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8大项13项业务。”王萍萍告诉记者。
15分钟能办成的事就用15分钟办,5分钟能办成的事就用5分钟办,铜山服务民生的宗旨,一直是自我革新,怎么方便群众怎么来。
今年5月份,铜山医保服务大厅服务再提速,通过重塑参保业务办理流程,精简所需材料,真正实现零清单办业务。流程优化后,取消了原来参保单位的所有表格填写,现场办理业务不再提交《全日制劳动合同书》,只需签署《单位参保业务承诺书》并携带其他所需材料即可,每项业务办理完成不超过5分钟。
创新,就是想着法儿,把“活”留给自己,把方便还给群众。
今年,铜山区投资1850万元在郑集、大许2家中心医院建设江苏省首批标准化血液透析治疗中心。
“仅郑集镇中心卫生院血液净化中心就能惠及郑集及周边乡镇的300多名患者,辐射马坡、黄集、刘集、柳新、沿湖、何桥等7个乡镇。”郑集血液透析室主治医生黄伟告诉记者。
来自铜山区卫健委的一组数据显示,近两年,铜山区投入2.2亿元对4家中心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及设备添置。其中,投入1.2亿元建设张集镇中心卫生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投入2950万元建设发热门诊(诊室),投入1850万元在郑集、大许2家中心建设标准化血液透析治疗中心,投入843万元建设张集镇、郑集镇2家中心卫生院核酸检测基地。大手笔投入,使得民生幸福有了稳稳的保障。
民生实事双赢着干
“实行医疗事业集团改革,最初我们也有一些担忧,怕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受到‘挤压’,收入减少。“铜山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但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能够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对于老百姓是好事儿, 铜山就坚定地干下去。
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为契机,结合铜山融入主城区,铜山积极组建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和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1+1+4”医疗事业集团。铜山区医疗事业集团实行人员招聘调配、财务监管核算、医疗质量控制、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消毒物资供应、药品耗材与医疗器械配置、后勤服务的“八个统一”管理,推动实现集团紧密型合作、内部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共享,打造形成城乡一体、资源集约、管理标准、发展均衡的医疗联合体。
稳步推进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达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17个特色科室扎根基层,每周还有专家来分院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让铜山人不必为了看病奔波。来自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改革后,总医院早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2019年的13分钟缩短到5分钟。同时,集团内检验检查互认互联,大幅减少群众重复检查,双向转诊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区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次均门诊、出院费用增长较同级医院分别降低9.1%、15%。
持续推进医疗事业集团改革,也实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大病总院治、小病就近看、恢复回分院”的分级诊疗体系,使得基层医院有了更多的“作为”。
“实行改革以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向各分院领建16个家庭医生签约专家团队和重点专科服务团队,在大彭分院开展妇产科、骨科联合病房建设,派驻产科、骨科专家400余人次,有效提升大彭卫生院辖区患者吸引力和基层首诊率。对于分院转诊患者,总院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一站式’服务,对于总院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稳定期患者,优先转至基层分院理疗,实现总院诊疗与分院康复护理有效衔接,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2021年,双向转诊310名患者,其中下转 54名。”铜山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小医院向大医院转诊,改革后,大医院也向下转诊,使得乡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好的出发点,赢得的是双赢的局面。 “看病不难、看病不贵”使得改革后在集团内就医群众满意度达96%,比以往提高了13个百分点。4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021年诊疗量较2020年增长25.2%,既保障了农村居民享有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且收入不减反增。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制度,构成一幅铜山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铜山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将会继续书写,民生保障网必定织得越来越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