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经开区:在创新中突破 在蝶变中成长
十年很短,弹指一挥间。十年很长,筚路蓝缕。
这十年,砥砺前行!新沂经开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闯敢试,务实落实,致力谱写华章,在奋进新征程中迈出了铿锵步伐。
这十年,栉风沐雨!新沂经开区产业规模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加速推进,一座产业发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新沂经开区等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对经开区过往工作的支持与肯定,也是对经开区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嘱托。
新沂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冬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新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新沂经开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塑强发展优势,蓄积发展胜势,擦亮民生底色,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水性超纤生产车间
项目攻坚 蓄积园区发展动能
发展经济是经开区的主责主业,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所在。十年来,新沂经开区肩负起全市产业“顶梁柱”的责任担当,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头版头条,在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龙头企业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光”,主导产业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
新凤鸣集团徐州新沂基地XCPD01/02装置一期年产30万吨绿色功能性短纤维项目于今年8月27日顺利投产运行。该项目总投资180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容量、柔性化聚合工艺技术,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70万吨聚酯材料。
总投资150亿元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特钢板材生产基地项目,通过实施减量置换技改升级, 主要生产特种钢中厚板材,生产工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产350万吨特钢板材生产能力,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投资110亿元水性超纤项目,围绕全水性定岛超纤新材料核心产业,发挥水性聚氨酯、定岛超纤有色丝、定岛超纤无纺基布、色母粒等四大领域的核心技术,带动更多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当地水性超纤新材料全产业链。
总投资105亿元的科隆新能源新沂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经开区,各类手续正在加快办理,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用高端前驱体生产能力。
……
十年来,新沂经开区一以贯之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深挖投资信息,延伸招商触角,拓宽引资渠道,强化保障措施,提升招商水平,掀起一个个招商引资热潮。经过十年的耕耘,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个个重点项目汇聚、生长。目前,已形成冶金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和智能电器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全区经济增长构建了牢固的“稳定器”。
新凤鸣新沂产业基地
动能转换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十年来,新凤鸣、中新钢铁、水性超纤、上菱电器等一批新项目在新沂经开区落地生根的同时,利民、花厅、恒盛、斯尔克……这些新沂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转型升级,向高端攀升,推动全区工业行稳致远。
化工是新沂经开区传统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园区化工企业迎来转型蝶变期,恒盛作为新沂“老字号”化工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发展层次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领域,集中发力、创新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宜新沂发展的化工转型之路。
作为国内最大的杀菌剂企业之一,民营上市公司利民股份主要从事农药原药与剂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二次创业浪潮引领下,该企业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年产500吨苯醚甲环唑原药项目和年产1.2万吨三乙膦酸铝原药项目已建成投产。
花厅生物计划新上年产20万吨无水乙醇和年产20万吨乙酸乙酯项目,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力争企业年产值增至30亿元。同时加大先进技术、高端设备的引进力度,加速实现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永诚化工1.2万吨电子化学新材料技改项目、国家级研发中心、智能化工厂建设如火如荼,推动企业向电子化学新材料方向转型,预估年产值可达20亿元。
维尤纳特、新河化工等重点民营企业纷纷实施搬迁技改、科技创新……掀起二次创业热潮。在千亿园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新沂经开区科学系统地规划布局,全面开启了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以乘风破浪的豪迈气魄,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沂保税物流中心
建强平台 构筑投资发展高地
紧紧围绕“做优平台、完善功能”这一目标,新沂经开区依托保税物流中心、新沂港、化工集中区等硬核平台资源,扩产能、拓市场、增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态势、竞争胜势。
今年2月,伴随着一声声汽笛,新沂保税物流中心首批中欧班列货物顺利发运。本次发运货物为高端纺织品、精密机械配件等工业产品,共计37个集装箱。经淮海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发往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
为做强投资高地,新沂经开区高标准完善功能载体。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2019年6月封关运营以来,已成功入驻进出口企业54家,跨境监管中心保税备货、B2B电商业务自2020年9月全面开通,一般贸易业务可实现年均3万个标准集装箱进出口。
另一方面,新沂经开区高质量推进平台建设。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经开区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优势资源和规模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园区集中,增强规模集聚效应。
十年来,新沂经开区按照产业集聚、配套完善工作思路,打造了省级化工集中区,集聚了利民化工、复星药业、新河农化、东方雨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制造业单打冠军,成为全国重要农用化工生产基地、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和新材料生产基地。
同时,完成对外贸易、钟吾智造谷、科创基地、科创园等标房建设,为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引进生产线、缩短项目投产周期,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发展承载力。
吾悦广场
产城融合 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十年来,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交通出行、居住环境、生活配套设施等面临的挑战愈加凸显,新沂经开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传统单一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新城区转变,为市民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路网交通是园区发展的“血脉”。近年来,新沂经开区不断加强路网建设,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已形成“七横八纵”约160公里的路网框架,构建了内畅外通的路网,打通了园区发展的动脉,拉开了园区发展框架。
走进新沂经开区吾悦广场,商铺、餐饮店、游乐场、亲子中心……热闹的商业氛围扑面而来。2020年12月,吾悦广场入驻新沂经开区,2021年8月,吾悦广场盛大开业,进一步改善了园区的消费环境,增强了商业吸引力。自营运以来,吾悦广场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
教育是最大民生。2021年9月,新沂海门中学迎来首届学子,成功建成一所高起点、高品质、有特色,在新沂及周边地区设施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学校,填补了新沂经开区教育空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十年来,新沂经开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实实在在的普惠福祉。
十年来,新沂经开区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如今,新沂经开区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功能配套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利民化学智控平台
砥砺奋进 全力书写经开华章
十年间,新沂经开区的产业更强了、面貌更新了,但新沂经开人“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没有变。
在明新孟诺卡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批批水性超纤新材料陆续下线,准备发往德国大众、上汽通用等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水性超纤项目从洽谈、签约到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试生产,仅用半年时间,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经开速度。
走进上菱高端电器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组装、操作设备。“我们进驻新沂经开区以来,从项目立项审批到施工建设,各项审批手续都有专人全程帮办代办,为我们投建达产达效节约了宝贵时间。”新沂项目生产部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园区干群有一线钉钉子的韧劲。从招商到落地再到投产,新沂经开区设立项目服务专班,完善“领导包挂+服务专员”服务机制,对进驻新沂经开区的项目,从项目立项审批到投资建设等各项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帮办服务,缩短项目手续跑办时间。为保证企业健康运营,新沂经开区服务专员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及时了解、掌握、解决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题。
园区干群有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新沂经开区以铁的决心、新的思维和硬的举措,充分挖潜盘活闲置资源,完成73家“三类企业”处置,释放土地5941.77亩,处置房产148.57万平方米。
园区干群有加压奋进的闯劲。在疫情防控期间,园区干群和企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新沂经开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确保企业原材料的供给,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辖区内100余家企业出具通行证明,保障企业物流运输畅通。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面向未来,勇毅前行。经开区将锚定“千亿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奋斗目标,继续以排头兵的姿态、先行者的担当,在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