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泉山区 > 正文

不负韶华 彰显心中热爱

2022-09-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09-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邓宁

“招商招的不仅仅是商,更像是结交朋友,结识一个个与泉山携手发展、互惠互利的伙伴。”十年的招商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泉山区商务局局长魏红对我们讲这句话的意义,对所有来到泉山的企业,不管最后是否成功落户,我们都要付出100%的努力,了解企业的需求,解决企业的难题,这不仅是做事,更是做人。

4年前,一家平台型企业准备落户泉山,但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场地,最终只能选择落户其他地区。这意味着,我和同事几个月的辛苦努力化为泡影。这样的事情在招商工作中很常见,所以我并没有抱怨,还祝愿他们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

今年上半年,这位企业负责人又主动联系我,希望了解泉山区目前的招商政策以及其他条件,他们的企业想在泉山落户。听了他的诉求,我很疑惑,便问道:“我们之前不是谈过吗?我们没有合适的条件啊。”他说:“我现在已经在另外一家公司了。我认可你的人品和工作能力,还有泉山的营商环境,希望这次我们能够牵手成功。”

听到这话,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认可和回报。这件事情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招商”二字,听起来高端大气,然而最重要的,或许不是一次次的商业谈判,而是一个个真诚相待的瞬间,用心待人,自然会收到“心”的回报。

当然,招商工作光用心还不够,还必须有专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勤于学习,有充分的招商知识作积累,这样才能让客商了解本地投资优势,愿意落户泉山。多年的招商经验告诉我,只有懂行业、懂产业,精准施策,才能与投资方形成“同频”。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边学习边招商,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领导、专业部门和同事请教,对于一些重要的政策,做到熟记于心。除此之外,每次拜访、接待客商前,我还会针对这家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提前做足功课,让自己和投资者有更多共同语言。

我们曾经洽谈过一个电阻生产项目,在去拜访客商前,我学习了解了该行业的一些情况。得知该行业对电力要求较高,于是我向相关部门请教,学习如何按要求计算能耗,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与客商见面后,我向他们介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要求、工业电价等客商较为关心的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现场计算产值、税收、生产能耗等,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还与企业一起探讨行业趋势、产业配套等,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客商十分惊讶地说:“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投资建过厂,但像这样对我们这个行业这么了解,工作做得这么细致的,你们是第一家!”

诸如此类的事例,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我也一直坚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思考其在泉山发展的未来,真正弄清楚企业的需求,从而找到工作的着力点。以专业获取认可,将认可转化为动力,真正做到“懂你”招商。

十年来,我用脚步丈量招商里程,用双手培育招商果实,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艰辛也有愉悦,走过弯路,碰过钉子,终于“引得凤凰来”。我亲眼见证了树兰医疗历经三年落子泉山的历程,并先后参与筹办云龙湖生命科技峰会、泉山智能制造产业招商大会等若干项重大招商活动。

招商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招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我将以此为契机,以泉山区委、区政府确定的“321”主导产业为方向,发扬登高望远、勇毅精进的泉山精神,以永不服输的坚韧意志,誓夺第一的必胜信念和“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招商钉钉子精神,围绕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的龙头企业,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泉山!

讲述人:泉山区招商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招商科科长 邓宁

本报记者 颜子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