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煎饼产业化,引领更多妇女变身“新农人” 汴塘 “镇长煎饼团”上线
本报记者 柳喜峰 杨波
一边转动鏊子,一边摊匀面糊,不一会儿,一张薄脆、飘着香浓杂粮味道的煎饼就制作好了。“汴塘煎饼,营养高,就是有点黑……”9月2日下午,在贾汪区汴塘镇在孟省村的标准化煎饼生产车间里,该镇90后镇长李昕晨穿着规范的工作服,拿起摊煎饼装备,坐在电动石磨鏊子前,一边摊制煎饼,一边介绍汴塘煎饼的品质,动作和表述一气呵成。
以上是汴塘煎饼宣传短视频拍摄的场景,当天,汴塘镇“镇长煎饼团”亮相,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家乡美食代言。这是汴塘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汴塘煎饼的特色优势,走产业化路线转型过程中的一项具体举措。
汴塘煎饼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辖区内的十几个村中,几乎家家村民会摊煎饼。但之前小散户自发生产和销售,虽远销省内外,但规模小不成体系。经过充分调研摸索,汴塘镇党委、政府把 “标准化生产+电商+直播销售+线下销售”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做大煎饼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位于汴塘镇西北部的孟省村有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基础,今年7月,孟省村标准化煎饼生产厂房建成,8月底,汴塘煎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徐州非遗。
下午5点半,夕阳将村头的玉米地蒙上了一层金黄,李昕晨和几位身穿青花布衣服、端着一“拍子”煎饼的姑娘,欢快地穿行在田间小路上,这是汴塘煎饼短视频另外一幕拍摄场景。“传承非遗技艺,品尝汴塘煎饼,欢迎大家前来打卡……”走在前面的李昕晨停住了脚步,面对镜头微笑着说道。秋收即将来临,道路两旁地里颗粒饱满的玉米,正是摊制汴塘杂粮煎饼的原料之一。
汴塘镇通过“镇长煎饼团”推广煎饼,能有什么优势?又将如何开展工作?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打通农产品上行、拥抱互联网的时代,汴塘煎饼管理思路呈现出多样化和趣味化。
“乡村是一个能够进行场景传播的天然大舞台,在这种环境下,汴塘煎饼搭上了短视频传播‘快车道’,而‘镇长煎饼团’的出现,特别是镇长代言,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汴塘煎饼直播团队负责人、贾汪区知名“新农人”宋超说,他将和李昕晨的代言团队长期合作,为农民的增收致富作出新农人的担当和贡献。
搭载汴塘煎饼产业平台,一边开拓新渠道,一边也要吸纳农民就业,让直播销售变成“新农活”。走线上销售渠道,做大煎饼产业,需要有更多主播,而目前邀请的专业直播团队只能解决眼前发展需求。
“‘镇长煎饼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镇长引领示范,吸引更多妇女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李昕晨说。在她看来,不仅要引领村民致富,更要让村民的致富之路可持续。
“镇长为农民代言,更接地气”。今年42岁的村民王元凤高兴地说。孟省村煎饼坊工作人员唐久凤则认为:“镇长代言,是镇里对孟省村煎饼产业实实在在的关注与支持!给了我们做好这个产业的极大信心。”
“我们将搭载‘镇长煎饼团’开设村民直播带货集训营,为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免费提供相关培训,组建一支老百姓自己的带货团队,让直播带货可持续、成常态。同时提供灵活的就业时段,让更多农村妇女参与进来,既能增收又不耽误干家务。” 该镇宣传委员王影说,除此之外,镇长煎饼团也将带领煎饼坊全力设计销售策略并建立线下销售团队。
“初期,预计村集体经济一年能增收15一20万元”。汴塘镇对煎饼产业发展的切实举措,让孟省村党支部书记周亮对壮大煎饼产业信心满满。
“镇长代言,以政府公信力为煎饼做背书,汴塘煎饼的品牌影响力传播得会更广、更快。”在汴塘镇党委书记姜华看来,干部直播、代言,更大的功夫在直播间外,一方面干部直接深入生产一线,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当其冲。另一方面通过为煎饼代言,打通销售堵点、难点,实实在在地为汴塘煎饼“走出去”拓展渠道。
汴塘煎饼建起了符合卫生许可要求的标准生产车间,在现代化的车间里,还原传统的手艺。 “希望将汴塘煎饼的家乡好味道和田园风光宣传推广出去。”李昕晨说, “我们将用好短视频工具,以我为带动,让更多人充当家乡宣传员,讲好家乡故事。”
“小煎饼大产业,发展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我为汴塘煎饼代言。”在视频的结尾,李昕晨手捧汴塘煎饼中秋礼盒这样说到。
图/视频 本报记者 刘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