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
本报记者 唐婧 李悦悦
胜负之争,精神先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与这个地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密切相关。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突破“卡脖子”难题,攻克“娄山关”“腊子口”就有了底气,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保障。徐州要在“挑重担、扛重责”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担当,通过开展作风大提升行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破除作风积弊,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推动作风再提升、精神再提振、工作再提效。
找差距加压大干快干
当前疫情走势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一些新情况和老问题交织叠加,同时我市仍然处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期,困难挑战明显增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在这个发展任务繁重、改革重任在肩、工作千头万绪的关键时刻,通过改进作风抓落实,以过硬作风保障和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的这一举措抓到了关键,抓到了实处。
全市开展作风大提升行动既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全省“挑重担、扛重责”的根本保障,既是增创徐州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的关键抓手。
省委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我市要“挑重担、扛重责”,为全省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作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徐州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
越是风险大、挑战多、任务重,就越要把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就越需要每一名领导干部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
徐州将主动对标省会城市、比学赶超苏南地区,在产业推进上追求高标准、体现高水平,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抢占发展竞争的制高点。落实“一人一企、一人一项目”包挂机制,坚持项目建设一线推进、企业培育一线帮扶,始终以实干创实绩、以实绩论英雄,真正把发展的成效体现在指标的增长上、体现在企业的获得感上。
硬支撑筑牢营商高地
“申领发票只需要在网上填写申请,不用再拿着证件去大厅了。”
“开办企业、变更信息一体机上都能完成,省下了排队的时间,非常便捷!”
“来徐州工作,不仅有公租房补贴,还有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就业和乐居需求都能满足。”
……
一句句点评,折射出企业和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也见证着徐州这棵“梧桐树”愈发枝繁叶茂的成长路径——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
知所需才能谋所求。作为营商环境的塑造者,政府的“有为”“善为”是决定项目能否招得来、企业能否长得大、人才能否留得住的关键因素。一个个主动问需、主动作为的“店小二”式服务,是我市转变工作作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生动实践。
好水养大鱼。为做好“店小二”,我市以一次次刀刃向内的硬举措、强作风为企业发展铸剑护航:开展助企纾困政策执行情况暨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中梗阻”专题监督,深入推进企业家座谈会、“万企评机关、万企评县区、万企评金融”等系列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上线“营商环境随手拍”投诉举报专栏,畅通企服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推进“问题直达、现场直击”;开展涉企服务部门重点巡查,推进跨层级诉求会商会办,以“交办—催办—督办”方式形成问题处理闭环,切实保障市场主体权益。
“企业、群众满意是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第一标准。只有深入群众、走进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服务送到企业最需处。”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牢固树立把群众和企业家当家人的工作理念,不断健全完善诉求扎口受理、交办、督办、监督问责和结果回访闭环机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随手拍”等载体作用,对服务企业庸懒散拖等突出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大项目”夯实发展之基
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机器轰鸣与人声鼎沸共同奏响一首快节奏“进行曲”,释放出催人奋进的蓬勃之力。
重大项目是稳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为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我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作风建设之实保障重大项目高效推进,“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热潮更加汹涌澎湃。
抓大项目——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协调遇到的问题,让企业感觉到我们不仅是生意伙伴,更是可以共做事业的朋友。”徐州经开区医药生命科学招商服务局局长史周华说。
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一环,招商人员则转变作风,以内外素质的“双提升”服务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各县(市、区)日常交流学习、“云培训”、“招商线上大讲堂”……讲方向、讲短板、讲经验、讲案例,正是在一个个招商人员自我加压、砥砺奋进中,引得金凤来栖。
大抓项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项目建设没有“躺赢”,只有实事求是、一以贯之地抓项目、抓落实,方能实现弯道加速跑。
为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我市实行市领导包挂项目制度,切实担当负责,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对包挂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联系指导,促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这既是徐州市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风正好扬帆,气正能聚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与这个地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密切相关。
徐州将一以贯之,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徐州将一刻不停,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以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挑重担、扛重责”。徐州将一往无前、踔厉奋发、奋起直追,以担当有为的优良作风促发展、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