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专题新闻 > 正文

打击养老诈骗,守护老人养老钱

2022-08-31  来源:徐州检察发布  编辑:杨磊
2022-08-31  徐州检察发布

打击养老诈骗

守护老人养老钱


养老诈骗套路深,学习防范要用心。为了让老年朋友们能够拥有美好的晚年生活,给儿女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心情,检察机关特为老年朋友们总结了几类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希望能够帮助老年朋友们做好“防诈、反诈”,做一个智慧老人!


售卖养老产品骗局



常见方式<<<<

一些诈骗分子借助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的心理,在广场、公园、菜市场等老年人聚集的地点,向老年人发放邀请函、代金券,以听讲座免费赠送鸡蛋、面条、脸盆,组织免费体检、请所谓“专家”把脉等礼物吸引老年人,向老年人宣传负离子、纳米技术等特殊疗效的保健产品、民间神药、推荐养老服务,夸大产品功效和服务内容,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健康隐患,借机推销药品或医疗器械。



防范指南<<<<

食药医疗为健康,须有审批才正常;“神药”“专家”不可信,保健还需找官方。



检察官解读<<<<

保健食品、药品和医疗服务是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的重点行业,开展上述服务需要有固定场所,并经过严格审批,一些所谓“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神药、用品都是骗局,且在事后给身体造成更大损害。建议老年朋友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听取医嘱。


养老服务骗局



常见方式<<<<

个别诈骗分子借助老年人盼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心理,设立虚假养老机构或者夸大服务能力,打着“养老公寓”“养老基地”等新兴概念,在不具备养老服务实力或超出其运营能力的情况下,以搭建“样板间”、借用他人场所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在收取老年人高额会员费、保证金、预付款后逃之夭夭。



防范指南<<<<

老年生活变了样,养老不想儿女忙;想要活出新花样,还要细心放眼量。



检察官解读<<<<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养老机构时,要通过正规途径,要注意查看该养老机构的相关资质,并实地观察其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尽量先体验,多家比较后,再确定选择。当发现养老机构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投诉或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投资“养老项目”骗局



常见方式<<<<

一些犯罪分子借助老年人俭省节约、乐于理财“赚钱”的心理,或以宣传高额利息、分红,或以宣传高额收益、奖金,或以小恩小惠为诱饵,让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购买古董字画、黄金玉器、邮票卡片、股票期货等。



防范指南<<<<

投资理财花样多,老人知识有欠缺;跟风理财风险大,遇事要和子女说。



检察官解读<<<<

“风险和收益”是相伴相随的,投资回报率越高,风险越大。老年人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要相信“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是不存在的,都是骗局。同时提醒老年人,在遇有投资宣传时,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宣传,可以先与子女沟通,让年轻人帮助辨别、核实。


“以房养老”骗局



常见方式<<<<

一些犯罪分子不但盯上了老年人的存款,还盯上了老年人的房产,通过向老年人宣传“以房养老”概念,忽悠老年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或者将房产抵押投资。骗子在拿到处置房产所获得资金后,往往立即逃之夭夭,给老年人留下巨额债务。



防范指南<<<<

以房养老很时髦,其中骗子可不少;虽然房子不能跑,一个签名就没了。



检察官解读<<<<

“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房产抵押,从而从保险公司获得养老保险,在身故以后,房产归保险公司所有的养老方式。但目前我国该类保险产品较少,更多的是诈骗分子借“以房养老”实施诈骗。部分老年人因为法律知识欠缺,认为房产“搬不走、跑不掉”所以在签订合同、委托管理时放松警惕,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官方服务”骗局



常见方式<<<<

一些骗子利用老年人相信“官方机构”的心理,冒充公检法、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涉嫌诈骗、洗钱等方式恐吓老年人,要求其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或者谎称可帮助老年人补缴“养老保险”等,让老年人向指定账户转账,然后逃之夭夭。还有的冒充电视台或者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以“中大奖”诱骗老人,然后以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名目要求老年人汇款。



防范指南<<<<

官方办事规矩多,当面处理才符合;转账汇款更严格,付款之前需斟酌。



检察官解读<<<<

公检法、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办理业务,往往有严谨的程序,需要当面核实身份信息并签字确认,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工作,更不会电话或短信通知当事人转账汇款。老年人接到让汇款的电话、短信等,需第一时间寻求家人帮助,然后核实对方的身份,无法核实的要及时拨打110或96110进行求助。


开展“养老帮扶”



常见方式<<<<

一些骗子抓住部分老年人、主要是独居老人生活空虚的问题,通过给予老年人“亲人子女般”的关心、关爱,经常陪老年人聊天、组织老年人参加活动、参加免费旅游,甚至是“谈情说爱”,对老年人实施各种温情攻势,在获得老人信任后,以多种手段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防范指南<<<<

大爷大姨老宝贝,甜言蜜语不嫌累;千辛万苦只为了,让你充值又交费。



检察官解读<<<<

古语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对于陌生人的关爱示好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会无缘由的关心、关爱。同时提醒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情感生活,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