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云龙区 > 正文

汉风街道昆仑社区拧紧消防“安全阀

2022-08-2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08-2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宋新 通讯员 袁龙旭

消防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今年以来,在云龙区应急管理局、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支持下,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以激发“红细胞”、练就“黄金瞳”、培育“蓝助手”为抓手,通过推行“红黄蓝”三色工作法,积极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消防安全格局,拧紧社区消防“安全阀”。

激发“红细胞”,启动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引擎

为建设好消防平安社区,昆仑社区以基层党建引领消防平安社区建设,通过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消防楼长”三级组织体系,将社区划分为5个“党建+消防”网格,在每个网格同步建立党组织,共推选了18名党员中心户作为消防楼长,建立了网格化消防管理机制。消防楼长负责网格内的消防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依托居民家门口的“先锋驿站”和“消防驿站”, 昆仑社区将消防安全融入其中,放置消防宣传册、配备应急消防器材、张贴消防楼长职责,将其作为基层消防工作的落脚点,共打造了6个居民移步可达的红色消防阵地。以“红色文化+消防文化,疫情防控+消防安全”为切入点,先后建成消防主题文化公园,设立消防涂鸦墙、火焰雕塑、创意宣传栏,设计制作了消防主题的水杯、鼠标垫、挂件等文创产品十余件,制作昆仑社区消防所核酸检测安全卡20000份,将消防安全融入社区居民生活中。

今年,昆仑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全市首家社区消防所,明确了社区消防所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组织架构等,并设置消防安全VR体验区、消防图书角、消防打卡处,建成以来累计受教育群众超过3000余人次。

练就“黄金瞳”,找准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路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消防工作,更是如此。

聚焦消防平安社区创建的根本,昆仑社区探索形成了全民消防“12345”工作法,即健全一个组织、畅通两个通道、规范三个管理、建立四个队伍、提升五个能力,推动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等落实消防安全职责,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小区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从创建前的56%提高到86%,新建、完善微型消防站6处,新安装智能充电装置16套,6个小区增设66个电动车电梯阻断装置,安装施划消防车和登高扑救场地70处,有效防患于未然。与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开展“全民消防、平安至上”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发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全民消防活动,通过开展“全民参与式”排查火灾隐患专项行动11次,共排查消除火灾隐患62处,劝导居民规范停放电动车和搬离楼道堆积物159次,让火灾隐患无处藏身,居民成了消防隐患的信息员、排查员,练就了火眼金睛。

为提高基层消防工作信息化水平,依托“云龙社区消防”APP,使每个居民都有一双“黄金瞳”,让消防安全隐患无所遁形。居民们利用一键拍照上传功能,通过APP上报消防安全隐患至云龙区应急指挥管理平台,目前已收集各类消防安全隐患81条,打通小区消防安全投诉受理渠道,形成“一网统筹,群众共治”的工作格局。

培育“蓝助手”,赋能消防平安社区建设新力量

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激发群众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情,全民消防理念才会深入人心,基层社区消防事业才能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昆仑社区按照“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标准建立了一支“蓝助手”应急救援处置队。在人员配置方面,“蓝助手”志愿服务队由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微型消防站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党群志愿者组成,目前共有36名兼职消防安全员,均接受了消防事故处置培训和常规业务训练。“蓝助手”们对辖区街巷每周开展一次巡逻,检查消防安全设施,做好安全巡查工作。通过一年两次开展消防演习,定期开展逃生、安全宣传等活动,带动辖区居民学习消防知识,提升自我消防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蓝助手”们的战斗力,昆仑社区定期组织队员开展培训、演练,确保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熟悉消防设施位置、疏散通道和出口、社区内建筑布局等,掌握疏散人员、扑救初期火灾、操作消防器材等技能,为社区消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充分调动“蓝助手”积极性,昆仑社区实施消防志愿服务“积分制”,对每次活动赋予相应分值,每次的积分都记录在积分手册上,涉及服务时间、服务时数、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等,积分采取“一分一元”的模式可兑换礼物,让“小积分”兑出“大安全”,使“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促进“蓝助手”消防志愿服务长效化、持久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