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一条热线通民情 优化服务暖民心

2022-07-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7-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孔坤(左一)在安排工作。 本报记者 陈艳 摄

本报记者 吴悠 实习生 唐诗雅 安菊艳

“您好,徐州市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走进徐州市12345热线话务大厅,话语声此起彼伏。100余名话务员面带微笑,耐心接听着热线电话。

“好的,已经将您的问题记录下来,稍后反映到相关部门。请您耐心等待,保持手机畅通。”倾听完对方的诉求,12345热线话务班长孔坤快速在键盘上敲下记录,随后以工单流转的形式派发给相关部门。

工作十年,孔坤办理了近十万个市民诉求。在她看来,12345热线是政府倾听百姓呼声的“窗口”,而自己耳旁这根纤细的电话线,是有温度和重量的,既饱含着市民对政府快速行动的期盼,也承担着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

精准对接 主动服务

徐州市12345热线,日均接听9000余个企业、群众来电。作为话务班长,孔坤和其他话务员一样,“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以保证服务畅通。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多接听市民来电,通过受理、转办、交办、解答等方式服务市民。”孔坤说,话务员还会对已经办理的事项进行满意度回访,确保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孔坤告诉记者,工作十年来,在接线过程中可以听出,市民的公共服务意识越来越强,诉求也越来越多地由个体诉求向公益诉求转变。“公共安全隐患、公共设施故障、公共区域垃圾清理……都进入了大众视野。”孔坤说,这些都反映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精准”追求,也对话务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就是精准对接、主动服务。

对此,孔坤经常带领话务员加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疫情防控、物业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熟悉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常态化业务培训,建立日学习、月考核、季比武的常态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话务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推动徐州市12345热线办理再提质,让百姓诉求件件有回复。

解民所忧 不负信任

12345热线的群众诉求是各种各样的,既有政策咨询,也有反映问题。

刚从事话务工作的年轻人,有时会因不被理解而沮丧,孔坤总会以大姐姐的身份进行引导:“如果他们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是什么心情?我们要让市民们‘看’到我们的笑脸,感知到我们真正想为他们办事的心情。”

在孔坤的鼓励和安慰下,这群“娘子军”站在市民角度去想办法,以真诚、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把群众一桩桩琐事、难事、烦心事,办成一件件好事、暖心事。

“我是梁集镇的一名西瓜种植户,因疫情原因西瓜没有销售渠道,这可咋办!”5月12日,孔坤在支援睢宁热线工作时接听王先生打来的求助电话后,立即向梁集镇农业农村办派单。

接单后,梁集镇农业农村办主动收集本地西瓜销售经纪人信息,帮助瓜农对接,镇党委、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也积极通过联络商超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临时交易市场等方式,帮助瓜农打通销路。

“第一批4万斤西瓜已经卖出去了,后期陆续成熟的西瓜都有了出路,非常感谢!”在12345热线回访时,电话的那一端传来王先生喜悦的声音,这让孔坤倍感自豪:“这份工作能帮助到成千上万的市民解决问题,提升整座城市的幸福感。”

永远在线 发挥光热

孔坤介绍,12345热线的话务高峰,常与时间节点相关,如高考中考、清明祭扫等。特别在疫情来袭时,12345热线话务量激增,最多一天破1.5万。

为了提高市民诉求解决率,孔坤带领话务骨干迅速组成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调整班次,居家隔离员工设置专席远程办公,保障热线“7×24小时”即打即接即办。

孔坤还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一天一对接,实时更新疫情防控知识库,完善诉求处置流程和快速协调解决机制,确保涉疫类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截至目前,市12345热线涉疫诉求在线解答率为93.04%,及时答复率100%。

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孔坤主动要求24小时值守单位,带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一起夙夜值守,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接电话、记录工单、分析数据,大家哑了嗓子、红了双眼。

“12345热线解决的事情有大有小,归根结底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实事。”在孔坤眼中,这根纤细的电话线实际上是一根粗壮的纽带,是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她希望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发挥光热。

“电话总会挂断,但徐州市12345热线的服务永远24小时在线。”孔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