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务区以“融合党建”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今年以来,港务区以“融合党建高质量发展年”为契机,聚焦“村村有产业、一村一特色”创建目标,抓实“强村能人、富村载体、治村基础、兴村蓝图”重点任务,切实将融合党建贯穿乡村振兴各领域和全过程,培育出柳新镇“东城创业兴村、苏家工业强村、马楼电商富村、魏庄田园美村”等乡村振兴样板,走出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陆港路径”。
育强村能人,选好“带头人”
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村级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行动,提高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县镇共管”机制,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选树典型等举措育强“头雁”,激发“群雁”活力。
创富村载体,开启“新模式”
港务区开展“乡村振兴样板”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总结推广东城村“党建+双创基地”、马楼村“党建+电商产业园”、魏庄村“党建+大运河旅游文化提升”等经验,强化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聚焦工作重点,持续精准发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获新突破,以融合党建促乡村振兴,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坚持不懈推进乡村大发展、大建设。
强治村基础,激活“微网格”
建立健全“区领导—区机关干部—镇班子—村书记—网格员”五位一体包挂机制,常态化开展“到、进、访”活动,落实“三提三知”工作要求,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柳新镇优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划分5个一级网格指挥中心,19个二级网格、47个三级网格、306个微网格,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神经末梢。以公共空间治理行动为引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清理,各村成立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的民主协商议事机构,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发现和破解一批普遍性的矛盾问题。
绘兴村蓝图,谱写“新篇章”
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全区党建工作要点和建设发展布局,以红色党建点燃党员群众创业激情。打通“调查摸底、综合施策、样板培育、定向推广”优化路径,按照“村村有产业、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由区党群工作部牵头,联合经济发展、农业农村、招商、自然资源规划等区级部门,定期探讨研究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定位,服务全区产业链升级,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不断推进“陆港新村”强起来、百姓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