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专题新闻 > 正文

助守法、促发展,案子办了,企业稳了

2022-07-19  来源:徐州检察发布  编辑:杨磊
2022-07-19  徐州检察发布

陈某涉嫌串通投标罪,其所在公司因此陷入经营停顿。检察机关进行充分评估,召开公开听证会,依法对陈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对企业进行合规经营指导,帮助堵塞制度漏洞,让涉案企业活下来,经营好。

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听证会?这场听证会看起来有点不一样,故事还要从一次招投标活动讲起。

本案的嫌疑人陈某是一家建设公司的负责人,2016年,他所在公司与多家建设公司一起参与了徐州市一重点工程投标,通过初审并入围。就在陈某等待正式投标的过程中,参与投标的另一家建设公司老板鲁某找到陈某,要求陈某和他一起串通投标。鲁某说,他已经疏通了内部关系,要求陈某公司按照鲁某出具价格报价投标。考虑到鲁某竟然提前知道了应当保密的入围公司名单,看来对中标已经有了把握,自家公司希望渺茫,陈某无奈应允。最终,鲁某公司中标该工程。

2019年,因鲁某涉嫌另一起刑事案件,导致陈某与鲁某串通投标一事浮出水面,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20年8月,案件移送到邳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对陈某的讯问中,检察官得知,陈某所在公司因其涉嫌刑事案件经营陷入了停顿,公司在建工程也处于停工之中。一旦将陈某判处刑罚,公司极有可能面临倒闭。


就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恢复正常经济秩序,最高检明确指出,六稳、六保关键在于保企业,努力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要求检察机关切实做好检察环节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




能否对陈某作不起诉处理?

承办检察官迅速对涉案企业开展办案影响评估,通过多次实地调查走访陈某经营公司,调取企业工商登记、缴纳税款等资料,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在陈某公司,财务人员向检察官出示了相关报表,根据报表显示,该公司目前有员工38人,公司运转态势良好,仅2020年3-6月份疫情期间,就在徐州范围内纳税500余万元。

让检察官意外的是,在公司显著位置,摆放着一些证书和奖杯,该公司从成立到现在,承建的项目多次获省市级优质工程奖。

检察官在走访中了解到,陈某公司目前还有多个开工在建的项目,炎炎酷暑中,检察官来到了在建工地。看到检察官身着制服的身影,一些建筑工人围了上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工程款还能不能拿到,工资还能不能发放?

陈某涉嫌串通投标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一旦将陈某执行刑罚,关系到的不仅是数十名员工的就业,还关系到在建项目的停工以及施工队几百名农民工工资的发放。




不能“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经过综合研判,检察官认为,陈某虽然构成串通投标罪,但犯罪情节较轻,具有从犯、自首、自愿认罪认罚等多个减轻或从轻情节。根据有关部门出具的材料,涉案工程已经竣工并通过验收,并未造成任何不良后果。检察官将不起诉的审查意见汇报到检委会,经过检委会的讨论,决定对陈某不起诉进行公开听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评议。

徐州市院王旭奇检察长听取了该案的汇报,决定主持公开听证。听证会上,检察官将案件办理情况和一份详实的企业办案影响评估报告送到每一位听证员手中,阐明了拟作相对不起诉的理由。听证人员经过充分评议,一致同意对陈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在随后召开的公开宣告会上,王旭奇检察长宣读了不起诉决定,并当场对陈某进行训诫,告诫陈某要知敬畏、守底线,理解司法机关的良苦用心。

案件办理不能不诉了之。后来,我们对陈某公司进行了回访,联合有关部门对陈某企业进行合规经营指导,同时以此案为契机,组织召开了“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风险防范座谈会”,针对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还联合工商联出台了《关于建立保障民营经济沟通协作机制的意见》。

几个月后,我们对陈某公司进行再次回访,建筑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额上流着汗珠,脸上挂着笑容。我知道,一纸不起诉,让这家企业活了下来!陈某表示,公司经营状况已经恢复正常,他会记住检察官的话,做一个守法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