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区火花街道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颜子舒
近年来,泉山区火花街道人大工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始终,把党的建设融入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推进街道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固本强基上下功夫,激流奋进,展现新作为。火花街道人大工委构建“站—室—点—群”四级联动模式,打造“八有三公开”阵地13家,将党建网格与人大网格有机融合,建立人大代表、议政代表档案,一人一档,公开代表的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公开接待日安排时间及地点,公开接待制度及意见搜集渠道。
组织68名人大代表及议政代表开展“履职第一课”“人大微讲堂”等学习培训,就如何贯彻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要求等方面组织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代表为民履职的能力。
开展“我为火花跨越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按照选区就近、项目就近、行业相近、联系便利的原则,落实“双联”工作机制,每名人大代表联系5—10名群众,通过街道“百姓点单台”收集百姓呼声、人大工委指派代表调查研究、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的形式,使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更有针对性、更实在、更接地气。截至目前,已搜集信息300多件,回复率及满意率达100%。
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强化引领,彰显新担当。积极打造火花街道人大特色亮点,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创建载体拓展履职渠道,打造“一站一主题”履职模式,根据居家养老及医疗、普法宣传、教育、公共卫生建设等不同主题,结合近期开展的“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活动,组织代表深入包挂社区居民家中倾听呼声、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代表通过各类途径共接待选民320人次,助力解决各类信访案件20件。上轮疫情期间,火花团全体代表共筹集善款6万余元,带动参加志愿服务500多人次。重点实施“1234”代表履职工作法,即每名代表一份履职档案、至少参加两次集中视察、每年至少提出3个高质量意见建议、做好“接待、督办、活动、成效”4篇文章,将代表履职与党委中心工作相融合,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笃行实干上下功夫,砥砺奋进,绘制新蓝图。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精准安排视察主题和监督议题,继续开展代表盯民生工作,街道纪工委全程监督。结合全年工作重点,着重抓好“六心工程”、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保证正确监督、持续监督、有效监督,积极探索“视察+询问”“调研+询问”等多种组合监督形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由代表领衔建立“年初问选题、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的监督工作链,重点围绕如何在微动力污水处理工程、王窑河生态水质提升工程、应急救援点建设、校园“泉”建设等2022年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提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方案建议,努力做到对中心工作有所推动、有所促进、有所助力。
火花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勤勉尽责,把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全方位落实到人大工作中,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