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淮海国际港务区 > 正文

手握“金字招牌”,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加快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2022-06-23  来源:淮海国际港务区  编辑:王莉
2022-06-23  淮海国际港务区

2021年5月28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获批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自创建成功以来,港务区积极发挥联创区平台载体作用,推动各项开放功能项目有序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先进建设经验,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港务区出口监管仓和进口保税仓项目、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散中心、顺堤河二期工程等重点功能项目正加速推进。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是什么?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定位于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肩负着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2020年10月,江苏省自贸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国(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创建工作,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认定的国际合作园区、台港澳合作园区,以及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其他重大开放平台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推动与自贸试验区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江苏“全域自贸区”。港务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推动淮海国际陆港(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创建事宜,并成功于2021年5月28日纳入江苏自贸区联创区名单,迈入了港务区自贸联创区发展新阶段。

如何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

自成功创建以来,港务区紧抓陆港功能性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排定重点推进项目26个,包括13个“两港”功能提升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整体效益,为营商环境建设、重大项目落地、跨境电商发展等营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发展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自贸区联动创新机制。

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港务区已完成三批次共计179项县(区)经济管理权限和港务区联创区省级管理事项赋权,进一步加快港务区集中高效审批模式,进一步完善陆港功能,助推港务区高质量发展。

手握“金字招牌”,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做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加快步伐,推动联动创新区和自贸试验区联动改革、联动创新、联动发展,为徐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