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专题新闻 > 正文

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费提醒——这些保健品陷阱,专坑老年人!

2022-06-22  来源:都市晨报  编辑:张一一
2022-06-22  都市晨报

本报记者 张亚轩

近期,老年消费者陷入保健品销售陷阱案例时有发生。有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由于对产品的期望值很高,购买保健品的花费要比相应药品高出几十倍,每个疗程价格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究其原因,是一些经营者想方设法将保健品当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卖,宣传时超出了产品已批的功能项,并大肆宣传疗效。这类宣传混淆了药品、保健品、普通食品,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稍不留意就掉入“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销售陷阱里。

◆陷阱一:“专家讲座”

在酒店、宾馆、别院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老年人以为真的是关于养生的知识讲座,其实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项等,以“赠药”“免费试用”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并套取消费者电话号码,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陷阱二:“名医义诊”

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名师”。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对自己身体状况本来就有较多担忧,所以容易被虚假的检测结果唬住,在“白大褂”的诱导下选择购买保健品。

◆陷阱三:“免费抽奖”

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让老年人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种保健品,效果如何好,今天又来购买等等,诱使老人立刻购买大量保健品。

◆陷阱四:“传销式促销”

采用传销式的促销手段,以发展下线可拿回扣为诱饵,鼓励上当的消费者发展亲朋好友加入购买某品牌保健品的小团体,以达到“滚雪球”式的发展消费群体的效应,并有计划分片召开销售骨干人员培训班集体旅游活动,通过网络强化销售人员联系,提高销售队伍的游说能力。

◆陷阱五:“上门推销”

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老年消费者难辨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迷感,买下这些昂贵的“灵丹妙药”以后,由于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出了问题无处投诉,只能自认倒霉。

◆陷阱六:“亲情营销”

利用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在老人体验产品时,殷勤地整理床铺和老人的衣物,陪老人聊天,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人上当。

◆陷阱七: “免费套餐”

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经常拿一些产品让老人试用,不收任何费用,很多老人都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才购买其产品;或者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让老人过意不去,在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着骗钱真目的。

◆陷阱八:“会员专享”

采用加入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哄骗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后即可入会,“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定期让“专家”通过电话等量身定制健康套餐,以达到日后大量销售的目的。

其实,保健食品是指有特殊效果的食品,某种保健食品一般只适合特定的人群,而且一般的保健食品都含有多种添加剂,盲目使用反而对身体有害。

●提醒

遭遇消费危机时,

请投诉举报

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老年朋友,不要轻信广告里的神奇效果;不要轻信自己喜爱的大腕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这极有可能是一次有偿演出;不要轻信“白大褂”的忽悠,穿白大褂的不一定就是医务工作者;不要轻信任何百分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不要轻信保健品宣传的图像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在遭遇保健品消费危机时,请及时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