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 学汉舞 赏汉乐 品汉诗
本报讯(记者 张瑾)“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6月16日下午,在徐州文化馆的小剧场,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学生洪亮地朗诵起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引发台下热烈的掌声。
在这场由徐州文化馆党支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直属党支部举办的共建活动中,双方围绕“党建领航、合作共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就依托文化馆开展相关教育体验活动进行了座谈交流,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以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打造党建特色品牌。签约仪式后,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的留学生们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据介绍,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面,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专业,建设对国际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学历教育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开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积极组织国际学生深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改革前沿、科创企业等重要实践场所,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徐州文化馆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共建,为国际学生搭建了解、学习和融入中国文化的平台,将文化馆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让国际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深入学习、感受、传播中华文明,进一步提升徐州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是礼仪之邦,汉服是汉家文明的文化符号。签约仪式后,由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的师生和徐州文化馆老师合作完成了一段汉代长袖舞表演,并用中文齐诵《大风歌》。多名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肤色的留学生通过“穿汉服、学汉舞、赏汉乐、品汉诗”活动,感受了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考虑到国际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选取了《大风歌》这首短诗,编排了代表汉代风华的长袖舞,经过文化馆专业教师两次到学院悉心指导,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鉴赏能力。”看到这些留学生们伴随汉乐顺利完成了汉舞和朗诵等表演,文化馆的专业教师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演出结束后,徐州文化馆向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授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向徐州文化馆授牌“国际学生汉文化教学基地”。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深度加强联系与沟通,推动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讲好“徐州故事”,传播徐州声音,展现更美好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