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看徐州 | 徐州泉山区:以法治建设书写为民情怀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区的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大任务和基础保障,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泉山。
“广”宣传 确保普法全覆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法律明白人’,我们将在普法道路上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在泉山区大街小巷,常年活跃着一支由400余名各行各业离退休老人组成的“法律明白人”流动宣传队——“黄河老年骑游队”。他们平均年龄72岁,从2007年3月组队至今,始终活动在公益普法宣传第一线。全队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间百余小时,累计骑游宣传上万公里。
5月14日,泉山区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在许多社区核酸采样点,居民们发现地上的“一米线”变为了“一米线+民法典宣传地贴”,这是徐州市泉山区司法局利用核酸检测全民参与、宣传面广的有利时机,在维护疫情防控秩序的同时创新开展的民法典宣传。
“八五”普法以来,泉山区还深入挖掘辖区法治文艺资源,大力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用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推动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泉山广泛传播。泉山区成立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研发基地、百姓普法艺术团,建立法治文艺作品创作专家库并主动约稿。2021年以来,已相继征集书法、儿童画、面塑、剪纸、海报等作品400余件。
“真”情感 依法办事成习惯
近年来,为提升泉山区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泉山区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形成了极具特色、上级肯定、群众认可的“泉山经验”。
针对商品住宅社区、楼宇社区、城市老旧社区、拆迁安置社区不同特点,泉山区试点打造“一居一品”普法与依法治理项目,开展基层“援法议事”,形成了“夕阳红议事会”“楼长议事会”“小马扎议事会”等基层微自治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飞线充电”“老旧楼房安装电梯”“垃圾分类”等诸多民生难题,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泉山区把“援法议事”活动搬到小区广场等公共场所,针对小区物业收费、停车位规划、邻里矛盾等问题开展协商议事,并对基层梳理出的重点建议召开督办会,确保建议办理落到实处。泉山区政府将“援法议事”列入民生实事“六心工程”,明确经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援法议事”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实”保障 法治建设成常态
2021年起,泉山区全面推行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和队伍保障。目前,全区1317名“法律明白人”、387名“法治带头人”、175名新“乡贤”通过“民生月谈”“援法议事”等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泉山区积极开展新一轮的社区法律顾问遴选工作,20家律师事务所、7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97名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与,接受111个社区的挑选。泉山区司法局把德才兼备、自愿服务作为应聘的第一条件,选拔业务素质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聘为社区法律顾问,社区居委会与律师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后,签订合作意向书,目前所有社区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法治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