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精神 写好传承文章
本报记者 季芳 通讯员 柴媛媛
近年来,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西朱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优势,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依托大黄山烈士陵园红色教育资源,育出“排头兵”“主心骨”“贴心人”,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西朱村的上空。
育出“排头兵”
我是党员我先上
大黄山街道的西朱烈士陵园里,顾永田烈士的雕像前鲜花不断。这里是我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更是西朱村最宝贵的红色资源。在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下,西朱村党委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书记,我虽然已经退休,但还能继续干,有困难让我上!”简短有力的请命,是已经73岁的退休老党员李桂芝说出的。
老党员们的积极性带动着西朱年轻的后辈。预备党员顾静表示,看到老党员主动奋战在疫情一线,年轻党员更要抓牢接力棒,奔跑在防控前线。
在疫情防控大考面前,西朱村党委继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基因,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先锋队”、四个党员先锋岗,20名党员中心户走街串巷开展“敲门行动”……一个个身影冲锋在前,当好“排头兵”。
育出“主心骨”
“急难愁盼”真解决
“顾永田烈士在山西当专员时经常教育人们‘宁死不做亡国奴’。刘胡兰曾几次聆听了顾永田的话语,坚定了为了革命宁死不屈的信念。这股‘主心骨’的力量一直传承到现在。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不能漠视妥协。”西朱村党委书记姚梅说。
由于港口修建,影响了西朱村运河南部的农田排水设施,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雨季的到来,万一水排不出去,半年的辛苦等于打了水漂。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西朱村党委提出了“党建引春水,排水惠农家”的书记项目,成立了专人负责小组,全面落实农田排水工程建设,书记亲自抓,委员具体抓,党员群众齐参与,成立“党员先锋队”,以党员带动群众,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执行力。
“一收到农田排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我们就放心了,咱们党组织真是群众的主心骨。”党员中心户任德亮如是说。截至目前,农田排水工程已基本结束,3000余根排水管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静待雨季的考验。
育出“贴心人”
团结党群一家亲
“战士捐躯为沙场,为中华人民求幸福”是顾永田烈士遗志。
在为西朱村村民求幸福的路上,西朱村村党委一直在“贴心人”角色上下功夫。
西朱村村体拆迁后,集中安置居住,但是小区设施不够完善,缺少文娱活动场所。西朱村党委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广场,新增十余套健身器材并修建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借助传统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先后组织“奋进出彩,最美劳动者”摄影作品展,“巾帼学党史,凝聚爱党心”三八妇女节活动等20余次。一场场文化“大餐”,让村民们精神得到满足,营造了和谐的西朱氛围。
“史册留芳兮,忠贤宇宙;牺牲壮烈兮,为我民族之荣光。”顾永田烈士的碑文无声地诉说着他的光荣事迹。这片孕育了革命烈士的土地,同样也培育着永争前列的“排头兵”,解决问题的“主心骨”,温暖群众的“贴心人”。西朱村党委将继续高举红色大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