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老乡在『云端』捧牢饭碗

2022-06-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6-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2016年返乡创业那年,没人看好尚琼能把农产品、电商这两件“云泥之别”的事做好,有人善意地劝阻,也有人轻蔑地讥讽。但广袤的田野,就是有那么一种神奇的魔力,只要有深耕的韧性,就能孕育出希望。

今年47岁的尚琼是铜山人,虽然长在农村,但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从小就没干过农活。高考时,把经商作为职业规划的尚琼,顺利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走出乡村。

毕业后,尚琼也曾在北京、南京等大城市摸爬滚打几年,做电子产品销售,好的时候,一年的销售额达到过上千万元,不好的时候一天能赔几十万元。大起大落,让尚琼觉得,换一个赛道,或许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那一年的中央1号文件,让我觉得在农村做电商大有可为,所以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提及当初的决定,尚琼语气坚定。

投资300万元,尚琼在刘集镇区一所废弃的学校旧址上成立了徐州云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建设徐州云田电商科技园,为当地及周边的特色产品在“云端”找销路。

多年的市场历练,让尚琼坚信一件事:市场青睐的最终是优质优价的产品,而绝非廉价的劣质品。而这也成为他做农产品电商始终奉行的原则。

小时候没干过农活,创业时,四处奔波学习农活技术,那段时间,尚琼频繁去省农科院、浙江高校等地系统“充电”,从头学起,只为找到品质更优的农产品。

创业之初,尚琼干劲十足,但一段时间后,尚琼开始渐渐理解当初别人的质疑和劝阻了。

“在农村,干电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尚琼坦言,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寻找到“同频”的合伙人,“2017年,我们下乡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时,很多村民对电商完全没有概念,没人认为通过互联网的‘加持’,他们的产品能销到更远、销得更好。”

路子是不是选错了?尚琼也曾迷茫过。那一年,尚琼一口气跑了十几场马拉松,“跑的时候,不听音乐,就是想事,跑着跑着就想明白了。路子没有错,只是需要坚持。耐得住上坡的苦,才有可能领略到完赛后的风景。”

没有合适的合伙人,尚琼就从身边人“下手”。同窗好友庄后兵早几年返乡创业,在何桥包地种桃养鸭,由于技术和天灾的原因,几年的辛苦泡汤。一来既有同窗的情分,二来也给其他人做个样,徐州云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0万元为庄后兵提供线上开设店铺的启动资金,并帮助他在淘宝上开设“淮海特产馆”,寻找合适的产品和生产厂家。一番努力后,庄后兵成立了民之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酱菜等特色农产品,成为云田电商科技园的入驻企业,生意越来越红火。

闯过了最初的难,返乡创业的路也开始越走越顺。

云田推销的农产品从最初的“广撒网”,进阶到关注细分市场,瞄准产品优势,精准发力市场。

“我们用微山湖的螃蟹和鸭蛋,联系当地的生产厂家,利用订单的形式生产蟹黄酱在淘宝网上销售,一年的销售额能做到200万元,在同类产品中销量稳居前三。”尚琼说。

更让尚琼高兴的是,30多个创业团队进驻云田电商科技园,开启自己的创业梦想。

“我们利用园区的场地,还开展农产品种植、包装、销售、花卉种植等各种培训,推出‘电商平台+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为村民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产销对接和直播带货销售困难地区农产品780万元。”尚琼说,目前云田正在进一步做长产品链,承包食堂经营,利用这种渠道,打开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双线销路,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探索更多路径。

“让老乡们在‘云端’捧牢饭碗,我觉得返乡创业这条路,没走错。”尚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