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消费折射市场活力
徐梦婷
人气旺盛的影院、游人如织的景区、增长强劲的网购……从端午节3天小长假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实体商铺回暖升温、假日出游热度攀升、“云端”消费持续发力、居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透过这个端午节小长假,看到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可喜变化,更看到了我市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
假日消费向来是观察消费活力和经济态势的一个窗口。据市商务部门对全市73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假期3天共实现销售额约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全市17家大型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0.3%,10家超市同比增长9.4%,6家商业综合体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水平。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凸显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后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持续升温的假日经济,折射的是市场主体的旺盛需求,反映的是市场消费的巨大潜力与信心,彰显的是我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高效。
首店经济、周末经济、夜经济、网红店……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风正劲,折射出我市消费市场的提档升级。从传统消费的提质升级,到新兴消费的茁壮成长、假日经济的繁荣,既是一座城市消费盛景的集中展示,也是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有力证明。新技术赋能新消费,新业态释放新活力,持续升级的业态模式、不断更新的消费场景,必将为城市经济积蓄更多发展新动能。
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反映着消费者对当下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走势的感受。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否让实体消费得到回补,能否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不仅关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也关乎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持久竞争力。因此,要想保持消费的持续健康增长,不仅需要着眼消费本身,更要想方设法刺激消费意愿、挖掘内需潜力,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从何而来?一言以蔽之,促进消费需要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发力”,拿出稳企惠企的真招实招,拿出便民利民的“真金白银”,狠抓政策落实、锻造消费品质、培育消费的内生增长动力,消费信心自然会有,消费效果更加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