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红利』暖民心
本报记者 王彬
拿起手机登录相应平台,就能申请在线立案;身处异地,通过视频方式即可完成庭审环节;裁判文书电子化送达,真正实现“无纸化”办案……这是徐州法院系统利用“智慧法院”技术优势,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徐州法院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推动数字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服务审判执行、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优化智慧服务、深化智慧办案、强化智慧管理、细化智慧运维“四化四智”工程建设,建成以“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3.0版,全力提升徐州“云融”智慧法院效能。
以优化智慧服务
赢口碑
徐州法院坚持“对内服务法官、对外服务群众”,不断创新智慧服务举措,让当事人和法官切身感受到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便捷。推广“全域诉服”工作机制,在诉服大厅设立“全域诉服”窗口,实现全市法院之间跨地域、跨层级的“一窗通办、一站全办、跨域联办”。
另外,上线徐州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供29项在线诉讼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建成徐州法院“云融”集中送达中心,以“一键送达”为执法办案赋能加力,有效破解送达难题。上线“法企互动平台”,畅通涉企诉求反映渠道,一站式完成诉求办理。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开庭、询问5359件,线上执结97076件,依托“江苏微解纷”调解成功19052件。
以深化智慧办案提质效
探索“互联网+司法”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建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市中院建成审判辅助事务中心,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推动无纸化办案实质运行,研发各类智能化办案辅助平台,无纸化、智能化办案逐渐成为审判执行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州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充分显现,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开庭、在线查控等线上诉讼活动有序开展。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简单易用、贴近需求的全场景庭审系统,所有法庭都能在线阅卷、线上开庭,当事人可以在徐州任意一家法院和人民法庭参与庭审活动。全市8家看守所建成驻所科技法庭,刑事审判实现四级法院联通,真正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以强化智慧管理
促公正
推动信息技术与监督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融合的智慧管理体系。针对从立案到归档的全流程,搭建标准化、规范化审判流程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案件办理的节点管控。围绕从内部到外部的全覆盖,在完善内部管理平台功能的同时,加强外部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内外结合多平台多角度监管。在内部管理方面,先后上线法院工作人员亲属及离任法官代理案件、暂予监外执行到期、案件久押不决自动预警等系统,在外部管理方面,先后上线检察院检察建议、督查督办、涉诉信访、法企互动等系统。聚焦从孤立到互通的全融合,努力打破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同步共享,节点相互关联。
以细化智慧运维强保障
云网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智慧法院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审判、执行等系统完成上云迁移,庭审语音转写、卷宗智能编目等能力平台服务愈发精准。不断加强智慧法院运行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全市法院建成以光闸为基础的跨网数据安全隔离交换平台,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徐州“云融”智慧法院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