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22.92万亩小麦开镰
|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蒋新会 杨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到一年麦收时,5月23日,贾汪区江庄镇的小麦率先开镰收割,标志着该区“三夏”生产正式拉开帷幕。
当日下午,在江庄镇关口村,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送来阵阵麦香,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将一颗颗金黄的麦穗脱壳入仓,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村民李道平家的小麦正在装车,手捧着饱满的麦粒,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李道平告诉记者,他在2015年注册成立了平川种植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包括农作物、蔬菜种植等。今年农场种植小麦310亩,当天预计能收割小麦100余亩。“我们村是丘陵山区,属于土层较薄的高亢地区,小麦成熟较早,趁这几日天气晴好,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去年以来,贾汪区按照“稳政策、防非粮、扩面积、提质效”的思路,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实现面积增、穗数增、产量增。全区小麦种植面积22.92万亩,比上年增加约0.21万亩;预计亩均单产可达到428.5公斤,较去年持平略增,夏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如无异常天气影响,预估总产将达到1.96亿斤,有望实现十九连丰。
“今年小麦开镰较早,北部江庄镇、大泉街道等高亢山区小麦5月23日左右开镰,南部平原地区小麦6月3日左右开始收割。全区预计6月12日前基本完成收脱任务。”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刘超说。
当前,贾汪区夏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该区要求各地突出一个“早”字,抓住一个“抢”字,提前调配联合收割机、旋耕及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等收脱机械,在小麦蜡熟最佳收获期,适时早收、突击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同时,备足晒场、防雨设施及粮食烘干设备,坚决防止“烂麦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机械是夏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今年全区已落实联合收割机1200余台(其中高性能收割机650台)、大中型拖拉机1300余台。”刘超介绍,全区各地在夏收夏种的同时,围绕农机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机械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等方面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确保全区农业生产安全有序。
本报记者 刘冰 摄
彭城新语
确保颗粒归仓
喜峰
贾汪区北部地处丘陵地带,土层较薄,小麦成熟较早,“首日开镰”常被当地农民喻为“徐州第一镰”;南部地区地处平原,晚一周后也将开镰收割。
近日天气晴好,贾汪区北部农民、种粮大户和区农业农村部门合力抢抓农时,5月23日起从高亢地区开始陆续大面积收割,如无异常天气影响,大概到6月12日能确保全区小麦完成收脱。预计总产量达1.96亿斤,全区有望迎来“十九连丰”。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今年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下,小麦迎来丰收实属不易,颗粒归仓对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定心丸”“压舱石”的作用,因而确保颗粒归仓是众望所归,更是重任在肩。
此季此时,各级部门应勇于担当,服务靠前,举全力在收割、入仓、夏种等农业生产及销售环节中,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农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供收割、运输、仓储等方面的便利,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