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勤俭节约“传家宝”
眼下,我国小麦从南到北陆续开镰,各地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应将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传承下去,在勤俭上做身体力行的行动者,在节约上做涓流汇海的推动者,带动更多人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
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价值取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中国历史上关于勤俭节约的珠玉之论俯拾即是,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俭素为美”的价值取向。勤俭节约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依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周恩来同志用餐,桌上的一粒米饭要捡起食尽,碗里的汤汁都吃完。党员干部应弘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狠抓落实、驰而不息,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紧日子”助力人民“好日子”。
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精神状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100年的历史证明,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一个传家宝,更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目前,全球饥饿水平创下新高,国际形势突变、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或导致一场持续多年的粮食短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员干部应时刻谨记这样一个不容忘记的朴素道理:勤俭节约的传家宝须臾不能丢,反对铺张浪费的政治本色须臾不能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党员干部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份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餐桌一顿饭,粒粒汗珠换。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工作习惯,但身边一些浪费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存在。人不在的时候电灯、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却一直开着,打印纸张用了一面就丢进垃圾桶,开会提供的矿泉水没喝完也不带走……勤俭节约的道理,可以说人人都懂,但难就难在有的人有认识高度,没有行动力度。发扬勤俭节约精神,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大力宣扬节俭文化,倡导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从节约一粒粮、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油等做起,为节约“点赞”、对浪费“差评”,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努力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张蒙蒙)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