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之风:务实重行争一流
本报记者 张德鹤 林雪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推进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强化作风提士气,真抓实干勇担当,着力锻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三问四有’干部队伍,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邳州市委书记曹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邳州广大党员干部以“坚持发展”的定力、“抓铁留痕”的血性、“攻坚克难”的本领、“勤政为民”的品行,坚持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来实的、动真的、碰硬的,形成了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勇争一流、善作善成的“邳州之风”。
以上率下 作风建设破题开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邳州是淮海战役首捷地,是王杰精神的发源地,红色基因已深植党员干部心中,形成了邳州党员干部独特的精神特质。
“自己身上有没有邳州干部的精神特质?”“想不想有邳州干部的精神特质?”“如何才能有邳州干部的精神特质?”去年8月24日,在邳州强作风抓项目提质效惠民生大会上,曹智向与会干部发问,并指出少数干部存在的“庸懒散浮拖贪”问题。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去年7月29日晚,“烟花”来袭,中运河遭遇1974年以来最大洪峰过境。刚刚担任邳州市委书记的曹智赶往防汛一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近万名干群24小时驻守运河两岸,众志成城抗洪抢险。
干群一夜无眠,洪峰顺利过境,保证了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一时间,邳州大地正气充盈,士气旺盛,在干事创业上担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全面争先,全员奋进,全程发力。
落户邳州经济开发区的爱谱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投产到量产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车辐山、土山、铁富等镇辖区内的企业,疫情防控期间云招商不停、订单不断;位于邳州高新区的重大项目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按序时进度全速推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拥军表示:“高新区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包挂,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工期计划、一抓到底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凝心聚力,全速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困难时刻,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作风。
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工作面临巨大困难。邳州各园区和镇街另辟蹊径,将“面对面”招商变为“屏对屏”招商,完善云推介、云洽谈和云会商工作机制,实现拜访企业不停顿、洽谈合同不止步。在一次视频连线中,官湖镇与一家企业有了投资意向,官湖镇镇长张道周连夜收拾行囊赶赴临沂,当面协商,当场签约。今年官湖镇已签约两个10亿元项目。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头雁效应”在邳州蔚然成风,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
善作善成 群众不满意不放手
民之所乐,我则遂之;民之所苦,我则除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前进的动力。邳州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是否知晓、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放手。
“多亏了镇里帮我们联系买家,现在地里的莴苣全部卖出去了!”铁富镇艾山后村村民吴磊告诉记者,家里的60多亩莴苣刚上市,正赶上疫情,销售遇到困难。为帮农户打开销路,铁富镇相关党员干部对内积极联系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对外积极对接华联、欢乐买等商场,多渠道打通销路。累计为菜农卖出莴苣5万多斤、白菜30多万斤,解决了菜农的销售难题。
面对农产品滞销问题,邳州各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开启了一场助农销售的接力赛。他们积极统筹资源,构建农产品产销“点对点”联结关系,依托“三乡工程电商平台”全方位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链,共销售农产品10512吨。
作风是形象,更是力量。
施工围挡本应是“安全墙”“文明墙”,然而违规“围挡”却“挡”住了利民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遮”住了一些干部的不担当,“掩”住了群众眼中的风景,老百姓对此颇有微词。去年8月以来,邳州市加大对违规围挡的拆除力度,并强力整治围挡背后的乱象。
去年10月28日,东湖街道综合执法局出动10台挖掘机,组织120余名执法人员对3处共1.9万平方米的违规围挡进行了拆除。
截至目前,邳州市累计拆除违挡7万多平方米、违建2万多平方米。
邳州通过拆除围挡和整治乱象,有力锤炼了邳州市干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针对群众关注的学校建设、住房改善、市容市貌、智慧停车等热点问题,邳州统筹推进,分步实施,2021年,建成24个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约5.5亿元;7100户居民喜迁新居,8104户群众实现安居梦;实施智慧停车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所有公共泊位建设……
邳州对民生问题不回避不推责,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群众检验、让群众评判,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主动作为 甘当贴心“店小二”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作风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要发扬最贴心、有温度的‘店小二’服务精神,突出服务功能,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精准服务,从小处着手、细处下功、实处见效。”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伟说。
邳州坚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家的口碑为标准,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实行重大项目包挂制,落实好“一企一人、一项目一人”挂钩帮扶制度,协调解决土地、用工、用能等问题,推动项目难题、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围绕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扁平化管理和分布式办公,引导90%的干部沉到一线,打造“保姆式”定制服务。
江苏九为新材料项目去年落户邳州高新区,主要从事新一代绿色建筑材料研发设计、生产等。项目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邳州市住建局通过全程提前介入的模式,牵头邳州资规局、行政审批局等多家部门同时起步、并联审批、同步办结。项目提交验收申请后,邳州相关部门又立即开展联合验收、质量验收、消防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工作,让企业实现“竣工即拿证”,成为徐州首例“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拿证”的工业项目。
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激情。
连日来,车辐山镇积极对接邳州市科技局与农商行,为企业“苏科贷”入库工作全程跟踪服务,为华世尔锅炉争取到500万元的扶持贷款,极大地解决了企业转型升级资金需求;积极对接市供电公司,为市重大及徐州765项目华腾北搪争取500余万元的供电专线,为企业后续生产提供用电保障。“只有扑下身子,才能干出样子。”车辐山镇镇长曹冠华激情满怀。
邳州党员干部用一条条“硬措施”帮助客商解决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营造具有高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从而形成“虹吸效应”,带来客商云集、产业聚集,吸引更多的“金凤凰”落到“梧桐树”上。
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永远在路上。邳州党员干部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稳扎稳打,锚定“徐州当排头、全省争先进,奋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产业强市”目标定位,挑大梁,担重任,为徐州发展作出“邳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