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一刻钟生活圈来了 徐州这样建!

2022-05-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5-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近日,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培育城市的通知》,确定了首批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培育城市5个,徐州市位列其中。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围绕社区居民衣、食、住、行需要,以街坊中心(农贸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社区商业发展,促进社区商业丰富业态,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建成5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其中2022年建设完成16个,促进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那么,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具有怎样的意义?能为百姓带来哪些便利?当前我市的建设情况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本期《思想周刊》为您解读。


一刻钟,让大城市拥有幸福『小生活』

本报记者 郑微

做菜缺的油盐酱醋、深夜加餐的泡面、干洗的衣服、需要修剪的头发、手机偶尔出现的小问题……你在哪里解决这些生活问题?答案毋庸置疑,这些小事几乎都在家门口完成。随着社区商圈的不断发展,社区商业就像一根根的毛细血管,深入到各个小区,因为其便利性,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连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社区商业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抓住试点契机,以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为宗旨,徐州将补齐基本保障类社区生活服务业态,优化布局品质提升类社区生活服务业态,不断丰富社区商业、壮大市场主体。”徐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州在近期发布了《徐州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方案》,根据《方案》,我市将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通过样板引领,促进徐州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体现城市温度。

便民生活圈 打通微循环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近年来,徐州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徐州现代商圈。在建设大商圈的同时,徐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通社区“微循环”。围绕社区居民衣、食、住、行需要,以街坊中心(农贸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社区商业发展,推进经营模式转型,促进社区商业丰富业态,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发展社区商业、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作中,徐州致力于创新发展。从2010年推进新建、改造农贸市场,到2013年建设街坊中心,再到目前的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商业业态日益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买菜,小区大门不远处就有一个农贸市场,小区楼下还有几家连锁商超;锻炼,小区中心广场宽敞且设施齐全;读书,社区二楼有书目齐全的阅读空间、居民活动室;吃饭,各种小吃连锁、饭店就在门口……在凯旋门社区,居民这些日常需求,小到买菜、购物、锻炼,大到教育、医疗、交通,都可以得到满足。“小区周边,银行、超市以及各种小吃店、连锁店、理发店、洗衣缝纫店、药店、中医门诊等应有尽有。”面对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活力多元的社区,居民刘大爷不禁感叹:“短短几年,这里就实现了大变样,以前后悔搬过来,现在逢人我就推荐他们也到这边来居住。”

徐州启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便民、利民、惠民”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在《试点项目进度安排表》中,2022年,我市重点打造16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楼区的米兰社区、凯旋门社区,泉山区的嘉美社区、荣景社区,云龙区的汉城社区、钟鼓楼社区,睢宁县的金泰尚城小区,邳州市的李口社区、丰县东大社区等16个社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

业态全覆盖 带来获得感

目前在徐州,街坊中心、便利店一类的基本保障类业态,已实现全覆盖。我市街坊中心建设,借鉴苏州邻里中心模式,要求设置不少于12类基本业态,除农贸市场外,还要设置生活服务类的综合修理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商业载体类的小型超市、通信门店、小餐饮;健康教育类的小药店、卫生所、惠民培训中心、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业态。

2013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市区街坊中心建设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对街坊中心装修、运营管理、餐饮区建设、配送中心建设等进行奖补,以促进街坊中心规范、有序、健康发展。2018年8月,适度放宽了街坊中心业态设置标准,在确保农贸市场功能的前提下,街坊中心内的农副产品经营可由传统农贸市场形态向净菜市场、生鲜店转变;在配套功能上,有条件的街坊中心可适当增加承租力相对较强的主力业态,实现街坊中心由农贸市场功能为主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在业态种类上,由12类降低为6类。

通过降低门槛,进一步调动了社会资金参与街坊中心建设运营的积极性,盘活了存量商业综合体。据统计,2010至2021年,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和重点工程的农贸市场建设项目71家,其中新建街坊中心34家,改造老旧农贸市场33家。

为了增强丰富社区商业生态,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便利店(点)覆盖社区。目前悦客便利店开设160个小店,旭旺超市130个,苏宁小店已开设80个,雨润蔬菜直供点40个。据调查,目前徐州市社区生鲜店(点)、早餐店(点)、美容美发店、小药店、理发店等基本保障类生活业态可实现社区全覆盖。

生活高质量 加码幸福感

修拉链、下水道疏通、维修家电……如今在米兰社区,这些生活问题,家门口就可以解决。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拥有3000余户居民的米兰社区开始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居民只需动动指尖就可以解决。每当提起社区商业的便利化,社区于女士都会赞不绝口。“随着智能化的普及,解决生活问题越来越便利;而且小区还有健身房,社区图书馆随到随看,大家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家住荣盛城的高先生给刚满3岁的儿子报名了家门口的幼儿园,今年9月1日,孩子就可以正式入园。“幼儿园离我家就3分钟的路程,今后接送孩子太方便了。”高先生告诉记者,“家门口不仅有幼儿园,还有两所小学,星光小学分校和光荣巷小学分校,以后孩子上小学也很方便。”

与高先生一样,家门口拥有教育资源,是很多学生家长梦寐以求的愿望。“我们小区门口就有幼儿园,附近还有云兴小学分校、云龙区图书馆,都离家很近,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便利。”家住云龙区和平壹号小区的柳女士坦言。

近年来,徐州市政府注重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加快布局建设新式书店、运动健身场所、养老场所、社区医院、教育培训场所等,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据调查,目前徐州市社区医院、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社区养老场所、教育培训场所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也在快速布点建设。

变身服务站 提升满意度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家住三环南路芙蓉园小区的陆女士步行上下班。半个小时的步行路程,途中经过汇邻湾街坊中心,她下班总要去街坊中心负一层的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几样蔬菜,配点水果,再买几瓶酸奶,周末再去买一次鸡蛋和肉。”陆女士说,去菜市场相对较远,人又聚集,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家门口购物。

“家门口就是菜市场,每天各类蔬菜水果十分充裕丰富。”家住高铁东站附近的李先生每天都到金色年华街坊中心买菜。位于徐海路与振兴大道交界处,距离徐州高铁站及地铁1号线东起讫站仅800米的金色年华街坊中心负一层是农贸市场,经营面积约6000平方米,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蔬菜、水果、鲜肉、冻品、水产、豆制品、馒头房、熟食、干货粮油、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摆得满满当当。地上三层还有特色餐饮、健身会所、教育培训、儿童娱乐、精品百货,满足附近数万户居民的生活需求。

根据《方案》,我市将打造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样板。汇邻湾街坊中心、经开区泰隆商业街、经开区金色年华街坊中心等一批生活圈名列其中。按照《方案》,汇邻湾街坊中心建设运营在丰富商业业态的同时,布局健身运动、教育培训、品牌餐饮等业态,提升品质,打造集聚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样板。

在保证便利店、餐饮店、家政服务、美容美发、药店、快递配送等必备性业态齐全的基础上,经开区泰隆商业街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街坊式一刻钟便民商圈示范样板。

“3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实践,为全市城市一刻钟便民商圈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徐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不断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扶持,统筹协调生活圈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居民更高质量的便利化、标准化、品质化、生态化水平。


一刻钟生活圈建设要因地制宜

许超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

本报记者 李雨昕 臧秀君 整理

近年来,徐州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有利于加快社区商业发展,促进社区商业丰富业态,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对于增强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徐州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目前难度最大的是老旧小区。老旧小区人口密度高,居住环境拥挤,缺少基础设施或者设施老旧,公共绿地和各类活动场地匹配不齐全,空间非常有限,比如一旦发生火灾,其环境不利于社区居民逃生,也不利于大型消防设备的精准救援,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尽最大可能满足便民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去系统科学的改造,其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打造安全性较好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遵循风险防范规律,不搞“一刀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安全需求,提升居民生活体验,发挥便民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个生活圈应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圈功能的同时,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避免千篇一律,形成一地一品,同时提升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意识,既能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生活服务的需求,也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要坚持创新,科技先行。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各个生活圈应注重一站式便民、智慧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比如依托移动互联网搭建并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在便利市民查询信息基础上,动态监测各业态供给、消费情况,监测社区风险点,提升社区居民风险防范意识。从全国范围来看,一站式、智慧化也是未来社区功能提升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