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

2022-05-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5-1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做好民生工作,是稳人心、稳大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恢复消费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首要在于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我们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收入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紧抓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不断拓展就业容量,提升群众收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通过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和全民创业行动等,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百姓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重点在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推力,也是直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核心民生需求,我们要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结合片区发展建设,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统筹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增强养老育幼水平。要以“文化惠民乐万家”活动、千场文化活动进农村行动等为契机,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基础在于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才能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社会支撑。当前,面对疫情冲击、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等严峻形势,我们尤其要注重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把人民至上体现在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各个环节,推动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全市党员干部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