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凌云志 恰是青春时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一首激昂有力的《少年中国说》,击碎心中冷色,点燃青春热血。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多彩,愿吾侪果敢坚毅,努力化身凌云之鹰,成就时代辉煌。
少年凌云,当生红色传承之根。“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亦回想,《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在回国邮轮上眺望远方,虽一片朦胧,却呢喃 “看得见”,近乡情怯,心系祖国之情无以言表。回首望去,革命先烈铮铮向前,血痂的臂膀搭得住桥梁,疮疾的身躯筑得起人墙,坚定的信念防得住敌寇的侵袭,坚毅的面庞抵得起洪水的翻腾。时光流转,看得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看得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愈挫愈勇、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看得见“团结奋进同舟济,力战群魔举世传”众志成城、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红色光芒永不褪色,中华儿女一往无前。我们深知理想信念的火种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革命力量的波涛一旦喷薄就奔流不息,百年以前无数青年以“破而后立,晓喻新生”的干劲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红色使命,以蹈厉之志、跛行千里的冲劲砥砺前行。
少年凌云,立践扬帆奋楫所向。《荀子·修身》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1980中国冬奥代表团首次出征冬奥会,却遗憾失金。2002盐湖城冬奥卷土重来,短道速滑女子杨扬斩获历史“首金”,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22北京冬奥,几代“冰雪人”砥砺奋斗,勇夺9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金牌璀璨来之不易,点滴汗水终获累累硕果。近日,航天员王亚平的一条朋友圈冲上热搜,“出差回家,半年不易!”183天的“超长太空之旅”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从“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仕女飞天”,到“神舟航天”、“天问探火”、“羲和测日”,“摘星揽月上九天”的理想愿景已然照进现实。代代航天人,从无到有,逐梦航天;从弱到强,探索浩瀚星空。七十载风雨兼程,“中国奇迹”轮番上演,理想的风帆迎风启航,你我因进取而共赴明日春光。
少年凌云,甘逆狂风暴雨而行。百余年前,无数青年学子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热切口号,爱国志士奔走赴义呼唤民族觉醒。遥想起,追光青年陈延年被捕时的坚贞不屈,昂首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的撕裂声响,以身死大义捍卫民族尊严,壮烈牺牲,年仅29岁。烽火岁月,尚且如此。今之我们,又当如何?疫情突发,广东医疗队90后护士朱海秀,谈到父母时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却说不出一声平安。“我不想哭,护目镜会花,做不了事”,她摆了摆手,说了句“对不起”。“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职责”青丝高挽,护目镜下道不尽的巾帼豪情。00后边疆战士陈祥榕,面对外军非法越界,以身为界,英勇战斗。用清澈的爱、绚烂的生命捍卫了那一寸山河。挺身而出的青年担当,使人欣慰,令人感动。青春正好,当显大爱,这是青年的模样。
百年已过,窗外老树依旧,几代青年,因梦而行。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吾侪青年“少年侠气”永不变。(李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