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弘扬劳动精神 奋进青春时代

2022-05-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5-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亓光 韩洪政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长期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征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劳动光荣、奉献美德、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劳动美”的新篇章。千千万万的劳动模范共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彰显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

在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引领下,劳动者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中国奇迹,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徐州,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踏实苦干、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也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勤劳勇敢、团结奋斗、励精图治、艰苦拼搏,才创造了徐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成就与辉煌。

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青年确立正确价值追求。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代青年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受到享乐主义、躺平文化等社会思潮影响,科学的劳动价值观面临挑战。在这里,劳模精神通过其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形态所展现的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思想观念,劳动收获财富、劳动收获幸福、劳动收获尊严及劳动成就人生的价值归旨,为广大青年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追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自觉的主人翁意识。“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畸形的“饭圈文化”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爆炸式、碎片化的信息弱化了青年的整体性思维,带来了青年真正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难题。在劳模精神的历史积淀中,早已养成了将国事当家事、把自己当主人,以车间为家、以企业为家、以工厂为家、以单位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向广大青年展示了他们服务人民的岗位意识、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启发当代青年要以当家做主的态度自觉劳动、主动劳动、积极劳动,通过劳动成就自我、实现自我。

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青年自觉提升劳动技能。“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青年的劳动技能反映着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彰显着他们未来奉献岗位、创造财富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高度发达,往往使“原生代”的青年片面迷恋科技力量,错误认为劳动技能无用而疏于平时劳动技能的习得与提升。一直以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往往都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他们不仅是劳动知识丰富、技能精湛的业务能手,还是工艺创新、技术变革的先锋。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往往都是担当时代精神的青春力量、卓尔不群的青年精英,在他们的引领下,让更多的青年感悟到劳动的创造力,鼓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投入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劳动技能、掌握创造本领的奋斗者之中。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民族,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无论是勇攀科学高峰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工业流水线上的蓝领,或是工地上“搬砖”的工友,始终挺在当前抗疫一线的“大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实践,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铸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光彩夺目的辉煌篇章。未来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劳动精神,涵养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理念,立志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积极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动能。

投身到干事创业的奋斗浪潮中,广大青年要真正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北斗”应用到“奋斗者”深潜、从“和谐号”始发到“复兴号”驰骋、从“嫦娥”奔月到“祝融”赴火……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更离不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韧劲。工匠精神呼唤青年力量。广大青年要增强内心定力、“精”字当头,坚持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充分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发扬肯学、肯干、肯钻的干事创业作风,在不断磨练中养成想做事、能做事、干成事的过硬本领。

投身到干事创业的奋斗浪潮中,广大青年要践行苦干实干、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无数劳动者靠着他们的苦干实干、敢闯敢试的奋斗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当代徐州青年更是唱响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之歌,乒乓球运动员许昕、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徐矿集团蓝领刘磊、徐州消防战士李涛……他们的拼搏奋斗为广大徐州青年树立了榜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充分践行新时代劳模精神,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苦干实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拼搏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的自我实现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作者简介:亓光,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州市青联副主席;韩洪政,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