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我是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

2022-05-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5-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睢宁法院的志愿者们在防控一线搬运生活物资。

本报记者 王彬 通讯员 赵倩

“接到通知,我们院要派人驻守包挂封控区,请大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任务。”4月20日中午,睢宁法院工作群下达包挂封控区樱花园小区的通知。

“我报名参加封控区驻守任务。”院领导第一时间主动请缨。

“我也报名;我年轻,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紧跟着,其他干警纷纷踊跃报名,不到一小时便成立了一支以院领导为领队的12名干警组成的抗疫先锋队。

2022年,春天的睢宁,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对于睢宁法院人来说,感受更深。

疫情防控吃劲、关键时刻,全体干警都要全力投入、冲锋疫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已号召干警就地转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前提下,睢宁法院党组再次向全体干警吹响了集结号。

进驻疫情封控区意味着24小时坚守一线,而吃住、日常基本生活条件如何保障?他们没有考虑,他们想到的是如何科学高效抗疫,保障群众安全,解决居民难题,稳定业主心情,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法院干警们纷纷当起了指挥长、点位长、楼长、志愿者:辅助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扛起数个生活物资包送至每家每户,一户一户敲门排查登记人员,分拣物资、做好各家各户疫情防控情况和生活物资统计。

老同志庄亚不顾心脏旧疾、高血压,在因公外出返回隔离结束后,马上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他每天接送徐州来睢支援的医护人员、统筹社区防控和物资保障工作,每天只能在搭建的简易帐篷内休息2—3个小时。

速裁中心女法官吴艳以瘦弱的身躯拉起了载满整个单元楼生活物资的三轮车,遇到上坡就咬牙坚持,心中只想着解决业主生活后顾之忧。

立案庭法官吕超、办公室工作人员王献章逐户摸排各户人员情况、从早到晚运送物资,忘记吃饭只以馒头充饥,接连数日,人瘦了,头发更白了。

行装科信息中心李林,因工作保障需驻守院机关,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组组长的他,每天依然会接到四五十个社区居民询问就医、物资分配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并做好登记,逐一回访。

政治部负责人梁爽带领小区居民投入小区防疫一线,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亲笔写下感谢信,向其所在的志愿团队表达感激。

“我们的同志们太不容易了,住在小区外的马路上,天气热了,他们每天都要穿着二级防护服数小时,大汗淋漓,只能用瓶装饮用水简单洗脸刷牙,平时那么帅的小伙子们,现在都是满身汗碱、胡须拉碴、头发蓬乱。”睢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娟心疼地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线上办案。群众急难愁盼什么,便全力以赴解决好什么。

“请双方在审核后,在调解书上签字。”这是4月25日中午,凌城法庭法官郑炜在忙好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后,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在线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谢谢法官,我工资终于有着落了。原告远在浙江,且现在因为疫情,又怕不能开庭 ,我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达成调解协议后,焦急多日的原告特向郑炜表达感谢。

为了确保庭审任务正常运转,睢宁法院在法官、书记员都无法到庭的情况下,安排信息人员驻守院机关,操作云上法庭系统,保障在线庭审正常运转。同时每个庭室也有24小时驻守人员,以及时回应群众不同司法需求。

自3月30日以来,该院共通过云上法庭庭审案件281件,确保疫情期间当事人诉讼权利得到有力实现。

面对疫情,睢宁法院还根据群众需要了解和知悉的法律知识,以案例和法律法规的形式相继编制、发布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系列问答5期,对人民群众不得触碰的疫情防控法律红线、医务人员及社区工作者等防疫人员行为规范、执行工作、在线诉讼、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故意泄露他人信息等30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

截至目前,该系列问答阅读点击量高达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图片/本报记者 谭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