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好“接力棒”激发“潜力股”
本报记者 马国明
“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今年年初,在市公安局铜山分局新警入警仪式上,20多名新警面对警旗庄严宣誓。“青年民警是公安工作的生力军,能否引导好、管理好、服务好、凝聚好这支年轻队伍,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未来。”铜山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杨锐说。
近年来,铜山警方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严谨、担当有为的青年民警队伍,从青年民警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点切入,全力加强平台搭建、提升素质、管理使用等工作,不断增强青年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持续推动铜山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强素质 做好引路老师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很快在思想上有了提升,而且教官们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日常警务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这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接受完“入警第一课”培训后,铜山分局棠张派出所新警王政杰表示。
根据青年民警的特点,铜山警方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建立青年民警岗前培训制度、入职教育制度,不断强化青年民警的法纪意识、宗旨意识、底线意识。4月2日晚,铜山分局单集派出所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的新警刘猛迅速穿戴好防护服,冲进了最危险的区域进行调查,为后期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铜山警方实行“一对一”和“手把手”的传帮带,除了“1+1”言传身教以外,也要求青年民警将工作心得落到笔头、落到心头,让宝贵的经验得以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素质。同时,本着“用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持续强化青年民警理论武装,使青年民警在实践中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并对青年民警的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提高青年民警的业务水平和警务实战能力。
“恁(您)两家原来不透(挺)好的么,因为这事闹成这样不值当的……”铜山分局铜山派出所民警金仁杰用一口流利的徐州方言调解了一桩民事纠纷。谁都没有听出来这个刚刚入警两年的小伙子,其实来自苏南。“用方言沟通,老百姓会感到更亲切,有利于开展工作,这是我师傅教我的方法。”金仁杰笑着说。
送温暖 当好爱心家长
“培养青年民警的方法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要用心、要有爱,要让青年民警真切感受到团队大家庭对他们的包容接纳与关心培养,努力为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工作生活氛围。”铜山分局政委赵建松介绍。
针对90后乃至00后民警、外地民警逐年增多的实际,铜山警方注重日常关心关爱,强化日常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加强对各项重大任务中参战青年民警思想、生活上的关爱,为圆满完成各类重大专案侦办、各项重大任务提供重要保障。由于成绩突出,2021年10月,铜山分局政治处被江苏省公安厅评为“民警好娘家”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你们怎么来了!”看着眼前的父母和一桌朝思暮想的家乡菜,茅村派出所民警掌孝秋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和母亲紧紧相拥。掌孝秋是连云港东海县人,家距离工作单位有230多公里,因基层派出所工作琐碎和疫情防控需要,他已经两年没在家过年了。今年春节期间,分局领导瞒着他将他的父母从老家接到茅村派出所,给了他一个惊喜。
搭平台 提供广阔舞台
“如何全方位打造青年民警培养平台,为青年民警锻炼成长、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和舞台,真正做到有为才有位,是我们一直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课题。”铜山分局政治处主任王小冬说。
铜山警方坚持“整体稳定、个别轮换、有序进行”的多岗位交流原则,实行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青年民警的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新警分配政策,使青年民警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建立青年民警轮岗调训制度,今年已有24名青年民警进行了轮岗交流,尽可能做到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
“全警上擂台、能力看赛台,工作比绩效、条线争位次”,铜山警方坚持每年开展岗位技能比武竞赛,先后涌现出全市青年岗位能手陶雷、全区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王雨文、一线抗疫战士凌琦、办案能手张文明等一批青年新星。“法言法语是执法过程的行为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嫌疑人和周围群众产生影响……”90后民警吴巨星是铜山分局法制大队的一名青年业务标兵,他的警务微课堂宣讲视频,通过内部网络被全省干警收看学习,他也成了全省新警中的“明星”。
同时,铜山警方注重精神鼓励,在表彰奖励、选人用人上向青年民警倾斜。茅村派出所民警李健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三堡派出所民警张岳被市青联、团市委联合表彰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先进个人”,法制大队民警岳红、办公室民警杨振欣参加了2021年度全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了铜山青年民警的良好风采。近两年来,铜山分局已提拔30余名80后、90后青年民警担任所队领导,先后5人荣立省厅个人二等功,17人荣立市局个人三等功,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青年民警中日益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