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双喜:以车为伴 以路为家

本报记者 董晓
这是崔双喜在徐州生活的第5年,也是他以公路为家的第20年。
以车为伴,以路为家,崔双喜说,“四海漂泊”已成为自己的生活常态。
他是大货车司机。柴米油盐、家具家电、快递包裹、工业原料……崔双喜和他的货车车队就这样载着城市运转所需的物资,昼夜不停地行驶在公路上。
赶路人无暇看风景。每当引擎发动,等待他们的就是前方充满未知的挑战,而车轮碾过的路线是经济脉络,也是他们的四季和“去向”。
异乡人
4月29日下午,江苏生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园区内,崔双喜正忙着检修车辆。“吃过晚饭后这些车就得出发了,所以我得利用这半天的时间尽快把车辆检修完毕。”
崔双喜出生于1982年,是一名有着20年驾龄的货车司机。从20岁开始,他就一直从事这份职业,因为年轻时曾做过3年的汽车修理工,所以他不仅承担着管理公司车队的责任,还负责园区的车辆检修工作。
崔双喜是甘肃人,1999年,17岁的崔双喜高中毕业就来到离家不远的酒泉钢铁公司做汽车学徒。“汽车修理站就在钢铁公司里面,是专门给这些运货的大车做检查维修的,我在那里当学徒,第一年没有工资。”
在那个手艺吃香的年代,能在汽车修理厂做个学徒学一门技艺,对于崔双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做学徒的第二年,我每个月就能拿到300元的工资了。”
得益于这份职业的便利,崔双喜在工作中结识了不少做生意的老板,在做修理工的第三年,就有人向崔双喜抛出了橄榄枝。“这个老板也是做生意的,经常需要雇人跑车拉货,他那时候经常到我们这修车,一来二去也就熟了,他问我愿不愿意帮他开小车运输材料,考个驾照就行,我想这也是个机会,就去了。”
崔双喜的货车司机生涯也由这次机会开始,正式上线了。从跑小车在省内运输轻材料到跑大车跨省运输钢材、铁矿,从给人开车到自己买车做车主,崔双喜在路上奔跑,也在路上成长,经验也在这运输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慢慢积累。
2011年,崔双喜贷款买了一辆二手半挂车,开始了自己接单跑货运的生活。跑货运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漂泊中度过,所以,崔双喜把自己比喻成“异乡人”,“我始终都是在路上,因为跑一天就有一天的工资,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在路上
在外人眼里,开大货车看上去似乎不是很难,仿佛只要有本驾照,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但崔双喜却说,货车司机在路上遇到的难事数不胜数。
突发的车辆故障、过低的运费、简陋的饮食,甚至被困在荒无人烟的区域……成为货车司机这20年,崔双喜说自己遇到太多的“奇闻轶事”。这些故事跌宕起伏,听起来有些像荒诞的公路电影,但无一例外都在指向一个词——“生活”。
2005年的冬天,崔双喜在新疆乌鲁木齐与甘肃玉门之间往返运输钢铁物资的时候,在野外遇到了狼群,“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离死亡那么近。”
那是一个傍晚,崔双喜行驶到新疆戈壁滩的时候,汽车抛锚,轮胎坏掉了。“当时我还很庆幸,因为自己做过汽车修理工,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所以我就拿着备胎下车去换轮胎。”但令崔双喜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专心换轮胎的时候,背后的狼群在悄悄靠近他。
那是野外生存的狼群,没有人知道它们多久没有进食了,身体的本能反应让崔双喜感觉背后有危险靠近,转身的刹那,崔双喜看到了一双双冒着绿光的眼睛,“我立刻就跑进了驾驶室,狼群也在这个时候围了上来,整整两个小时,狼群一直围着我的车转,我动也不敢动。直到狼群散去,我才发动汽车离开了那里。”
长途货运司机在路上会经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次的经历让崔双喜印象深刻,也让他心有余悸。自此,每一趟外出跑车,他都万分谨慎。
不止步
2017年年初,崔双喜的二手半挂车到了报废时间,正在规划接下来工作的他接到了三年前一起搭伴开车的朋友的电话。“他在上海跑货运,就喊我一起去,我想反正现在也没有落脚地,自己也没去过上海,就过去看一看。”在上海没多久,崔双喜就认识了在江苏生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管理车队的刘队长,也是通过他,崔双喜来到了徐州,开始在徐州跑货运。
不同于北方运输的重型钢铁原料,来到徐州的崔双喜现在运输的多为快递包裹,主要跑浙江、天津、河北、北京这条线路。
“我们从徐州出发,先去浙江的杭州、义乌、宁波等地拉快递包裹,然后往北送往天津、河北、北京,回来的时候再从天津这些地方带着物流货物开回徐州。”因为徐州处在浙江和天津等地的中间,所以崔双喜和他的车队就以徐州为中间站,4天一个周期,车辆到达徐州后,用半天时间在徐州加油补给,检修车辆,然后再从徐州出发前往南方。
“下午吃过晚饭出发,开到夜里12点就找地方休息,早上五六点钟再出发,两个司机每四个小时换一次班,一直开到晚上10点到11点,就这么一直循环地开下去。”崔双喜说,大部分货车司机长时间在路上,就像一座“孤岛”,“我们已经习惯了长时间的沉默,你在开车的时候,另一名司机可能就在休息,要么就听歌排遣一下吧,别的也没什么方法。”
至于饮食,那就更没什么讲究了。“什么方便就吃什么,自己随车带点大米,蒸个米饭,蒸个鸡蛋,不然就泡面对付一下,服务区的快餐太贵,一般也不舍得买。”
崔双喜说,疫情之下,带给货车司机更多的考验,因各地管控措施的不同,有时要待在驾驶室长达几十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车上,“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以车为伴、以路为家的崔双喜,还会继续开着他的大货车,载着物资,也载着希望,一路驰骋,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