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
本报记者 谢川 骆耀明
4月27日,新沂高新区中清光伏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该公司负责人说,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他们将全面加大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按期完工。这是新沂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截至4月23日,该市586家工业企业已复工576家,复工率98.3%;34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336家,复工率98.8%。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表示,全市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大干二季度,确保“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建设“徐州工业第一县”夯实基础。
奋勇争先 走在前列
新沂全市上下时不我待、比学赶超、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的步伐铿锵有力:
4月8日,陈堂清深入部分企业调研稳产保供工作,就物流、原材料供应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助力企业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月12日,新沂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聚焦支持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研究创新实施“乡镇园区保”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4月21日,新沂召开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暨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调度会,进一步筑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抓好项目建设“牛鼻子”,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提速增效;
4月23日,新沂举行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比学赶超”观摩点评暨经济运行分析会,全面梳理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为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沂市建立“一家企业(项目),一名包挂领导、一个责任科室、一名企业负责人、一名属地负责人”的“五个一”包挂推进机制,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企业用工、原材料供给、物资运输、项目建设、政策宣传等方面做好精准服务。连日来,17个工作组走访了103家企业,共陆续梳理出共性问题9项,正加紧分析解决。
与此同时,在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在重点企业生产车间,工人们均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全力投入到复工复产中来:
在中新钢铁,总投资10.7亿元的中新钢铁铁路专用线正加紧施工,中新钢铁二期项目也已进入全面试生产阶段,4号高炉、炼钢连铸车间、烧结车间、综合利用发电、制氧厂、轧钢车间均已进行试生产;
在伟业高端环保节能铝型材生产基地,挤压车间一、挤压车间二共600多根钢柱已全部安装完成,正在进行钢梁、屋面檩条等配套钢结构安装,喷涂车间基础已完成,部分钢结构已进场安装,工程配套的水、电、气等要素保障也在同步加快进行;
在上菱高端智能冰箱制造项目,公司到岗员工1070人,到岗率98%,产能恢复至80%以上;
在水性超纤,项目一期生产线已全面贯通,配套产业色母粒、PU革等已陆续投产;
……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在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比学赶超”观摩点评会上,陈堂清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和定力,充分发挥新沂比较优势,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新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聚焦主要经济指标、制造业指标,把握内在规律,精准发现问题,主动应对,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加大分析调度,把研判分析具体落实到行业、企业和项目中;用历史思维看待发展问题,不断增强监测调度的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动态调整经济举措,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保障物流畅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建立健全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确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有序;着力统筹好要素保障,加大统筹力度,对中高端项目优化要素配置,加强供给;着力加快政策落地,有效对接国家、省政策,结合新沂实际,精准、精细推动政策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奋发展信心;着力加强企业管理,在助企惠企上加强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补齐短板弱项,打通“痛点”“堵点”,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驾马车”带动作用,特别是发挥好新沂“门户”作用,聚精会神抓项目、凝心聚力促投资、千方百计增动能,促进供需衔接,实现优势再造。
聚焦增量导入,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围绕“4+4”先进制造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努力实现质效并举、量质同进。聚焦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热力图招商,做到补链强链;以关键技术、主打产品、优秀团队为牵引,引导优势力量集群壮大,将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发展生产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主动承接重点区域产业转移,借梯登高壮大总量、做强新量、扩大增量,抓升级、补短板、聚集群,畅通“小循环”,促进“大循环”。
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进度。鼓足干劲,进一步强化拼抢意识,盯紧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智改数转等重点,对上争取资金、项目,有力抢占发展先机。加强深入研究,强化规划布局,抓实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真正实现接续推进、滚动实施、有序发展。
勇当新时代“店小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把新思想、新理念、新作风、新状态融入到工作中,开展助企行动,组织懂经济的优秀干部包挂企业,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亲近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以精诚服务暖心暖企,提振市场主体发展的信心。要主动上门、靠前服务、一线调研,多进企业门、多听企业事,了解发展诉求,解决发展难题,全力提供全流程、广覆盖的服务,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