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2022-04-3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4-3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朱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多重压力和挑战,今年开年,我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日前,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生产需求稳中有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实现平稳开局。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2.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坚持“稳增长”,用发展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4.6%的增速来之不易。

一二产业生产平稳

服务业持续回暖

春耕备耕,不负农时。搭建蔬菜大棚、储备化肥农药、积极实施播种……天气转暖以来,我市春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畜禽生产总体平稳,产品供应充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00.4亿元,同比增长6.3%,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0.3%。

稳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经济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期。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形势平稳向好,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特别是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显现,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5%,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增幅达109.5%。

从企业经营看,开年前两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2%;利润总额增长12.0%。这也得益于我市扎实做好助企纾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扩大就业的“容纳器”。一季度,我市服务业经济持续回暖,生活性服务业有序恢复。其中,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其中,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5%。

投资驱动有力

开放型经济保持平稳

江苏中能2万吨级FBR颗粒硅模块化项目全面进入生产状态,高新区轨道交通生产基地项目施工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对工业支撑的作用比较明显,重大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前3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1%,研究和实验进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均大幅增长。

不断做强经济基础,一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增幅达8.8%,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3.6%和26.7%。

消费方面,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市场销售稳中有缓,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仍呈现不断恢复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42亿元,同比增长1.4%。

汽笛声鸣,新时代的“钢铁驼队”从淮海国际陆港驶出,发往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今年前3月,徐州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贸易质量等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这正是开放型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一个镜头。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32.66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88.20亿元,增长4.4%;贸易市场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增长27.8%。

民生改善加强

稳岗就业稳步推进

保供应、稳民生、促就业。一季度,我市民生改善持续加强。

看物价,虽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市市场供给仍总体充足,CPI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除畜肉类价格降幅较大,其他门类价格均温和上涨。

看就业,政策持续发力,提升助企纾困力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岗就业稳步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截至3月底,全市工商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49万户,新增市场主体也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有力支撑。

看收入,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6元,同比增长7.2%。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面对重重考验,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下阶段,我市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助企纾困发展、持续稳就业稳物价,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关新闻

一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32.66亿元

同比增长3.7%;RCEP红利持续释放,进出口增长21.9%

本报讯(记者 张亚轩)近日,记者从徐州海关获悉,一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值232.66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188.2亿元,增长4.4%;进口44.5亿元,增长0.9%。出口是徐州市外贸的主要形式,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80.8%,外贸顺差明显。总的来看,虽然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一季度我市外贸仍实现了平稳开局。

一季度,徐州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59.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8.4%。与此同时,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76.1%,较全市进出口增速高72.4个百分点。

自徐州综合保税区和新沂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行后,全市贸易结构中保税物流贸易方式占比不断攀升且增幅明显,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6.8亿元,增长52.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0.1%,是徐州市第二大类贸易方式。

一季度,徐州市企业对传统市场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33.7亿元、23.8亿元,合计占徐州市进出口总值的24.8%。欧盟进出单向增长,进口增长17.7%。

随着当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红利持续释放,RCEP进出双增,进出口80.5亿元,增长21.9%,占徐州外贸总值的34.6%。其中,出口57.4亿元,增长31.8%,进口23.1亿元,增长2.9%。

从外贸主体来看,逾六成由民营企业进出口,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迅猛。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149.1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额的64.1%。民营企业偏重出口,出口118.1亿元,占民营企业总值的79.2%,进口31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3.7亿元,增长65.9%,占全市外贸总值的18.8%,其中出口30.7亿元,增长67.6%,进口13.1亿元,增长61.9%,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在产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是徐州市第一大外贸商品。一季度,全市企业进出口机电产品154.1亿元,增长16.6%,其中出口128.8亿元,增长20.8%。机电产品进出口占同期徐州市进出口总值的66.2%。

一季度,徐州市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6.2亿元,其中出口10.9亿元,进口5.3亿元。调研中,企业反映部分品种价格进入回调周期,影响产业整体进出口规模。

农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出口整体增幅。一季度,徐州市进出口农产品10.5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4.1亿元,增长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