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开展信访工作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王晓松
5月1日,信访工作将迎来史上首部党内法规——《信访工作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着眼于信访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切实抓紧抓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
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的最根本,是切切实实把群众当成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条例》开宗明义提出“三个重要”,即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机关、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这些集中体现了信访工作的人民性。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真正把群众当成一家人,掏心窝子讲真话,下真功夫办实事,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的最重点,是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信访工作是为政府排忧助群众解难的工作。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不能拖延。各级领导要强化解题意识,聚焦“事要解决”,想尽一切办法、公正公平地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当前,就是要全力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把问题排查清楚,把原因弄个明白,用接地气的管用招数,把影响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逐一化解,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赢得群众由衷的点赞。
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的最要义,是不折不扣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做好信访工作,责任在领导,机制在长效,关键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贯彻《条例》规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增强工作主动性,层层负责,落实责任。“一把手”要坚决履行信访工作主体责任与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宣传贯彻《条例》,亲自部署和推动信访工作,坚决防止对信访工作说一套、做一套,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敷衍、拖延和弄虚作假,及时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的最核心,是转作风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没有务实精神,信访工作很难做好。要让到一线成为常态,变原有的坐等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进门,变办公室说事到工作现场办事,主动到信访矛盾突出的地方接待群众,花时间到信访工作薄弱的地方现场办公,加大复杂案件包案化解力度,推动信访矛盾尽快解决。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学网、懂网、用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要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按照《条例》关于受理、办理要求,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反映诉求,监督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规范履行职责,推动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高质量做好信访工作的最关键,是唱好各方参与的大合唱。做好信访工作,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信访问题有些成因复杂,处理难度大,必须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要克服“信访工作就是信访部门事”的错误认识,强化系统推进意识,唱好信访大合唱,实现群众满意“最大化”。要按照《条例》规定,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五位一体”责任制,形成既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也有相互协作、合力共进的生动工作局面。
(作者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