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集聚更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

2022-04-24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崔东宁
2022-04-24  中国徐州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时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各地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一寸赤心惟报国。”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袁隆平、黄旭华、黄大年、南仁东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隐姓埋名、不计得失,终生报国,为了祖国的建设,舍生忘死、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对爱国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正是立身报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各地应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同时,应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激发创新创造活动。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各地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的优化激活人才这一池春水,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应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课题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提升人才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各地要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赢得优势,必须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优势,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上下更大功夫,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人才优势赢得未来。(张蒙蒙)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