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疫”路同行 相伴成长

2022-04-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4-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小委 通讯员 许培

疫情当下,线上教学全面铺开。公园巷小学迅速行动,积极开展“云端教研”,交流分享经验;组织校干开展线上巡课、听课……为更好地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保障学生线上学习质量,该校多举措确保“停课不停学、教学有质有量”,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一直以来,公园巷小学把教研作为学校的灵魂,把“孟敏名师工作室”作为名师品牌辐射的发源地、未来名师的集聚地和优秀教师的孵化地,为全体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

追求卓越 事争一流

疫情阻断了老师们前往工作岗位的步伐,却挡不住老师们探讨学习的热情。虽是视频会,老师们研讨得却很认真,仔细聆听、专心记录、踊跃发言,充分彰显了公园巷小学教师们的教育使命感。

张亚楠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同事和领导认可的优秀教师,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奋斗的动力。以“追求卓越,事争一流”的执着,潜心教学,认真钻研教材,给予学生悉心指导和帮助。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她主动探寻线上课堂新模式,创新形式,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行探索教研,让孩子们快乐汲取养分。

在张亚楠看来,做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去年6月,她参与的项目成功立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首批家校协同创新育人研究项目《家校协同视域下基于完整童年的亲子活动课程构建》,并承办徐州实验区开题现场会,进行开题汇报。通过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课程,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作为学校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游戏馆课程:涵育儿童品格的传统游戏时代化表达》项目主要实施人,张亚楠跟随团队主持人、校长孟敏,反复打磨申报书、历经26稿,成功立项。经历两年实践探索,于去年7月以“优秀”等次顺利结项。

去年,适逢云龙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学校项目开展,张亚楠跟随学校团队开展云龙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学校项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线上作业设计与实施》,在全区进行开题汇报。项目已经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项目带动公园巷小学教师开展线上作业内涵范式的研究,丰富作业功能价值和实践模式,以作业的创新变革撬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用阅读丰盈理论修养

董秀梅是公园巷小学推行“学讲计划”的第一批教师,她率先研读课改精神,在班级成立了“学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讨。执教“学讲”引路课《第一次抱母亲》,开启了公园巷小学教师进行“学讲”课堂的探索与践行之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适应课改的步伐,董秀梅坚持用阅读丰盈她的人生。她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在碎片化的阅读中,遇到好文章她会打印成册,进行批注式阅读。她坚持每周阅读一定量的内容,有时在午餐后和学生一起静静徜徉在书香中,有时利用晚上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静心阅读,节假日更是她阅读的大好时机。

为了能深入吸收书中的精髓,她会圈圈画画,标出能引发自己共鸣的章节,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如果说,广泛阅读打开了她的眼界,那么,读写结合则促进了她的深度思考。线上教学期间,她鼓励并带领同学们“宅”在家中潜心阅读,在读书中开阔视野、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快乐成长。

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董秀梅把在阅读中汲取的精髓深入应用到线上教学实践中,践行着“生活与作文”的创新;通过“云班会”搭建班集体沟通平台,坚持“正面管教”这一文明和谐的管理举措……从阅读中汲取的精髓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收获了太多的惊喜,董秀梅及时捡拾,继续融入她的深度思考,笔耕不辍。

有温度 有力度 有深度

做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学校守望者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孟敏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她和善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在民主、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让全体师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谐、合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孟敏把自己13年的教研员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播到老师中间去,与老师们共研共进。在她引领下,学校创建的紫藤花读书会、“四有”好教师团队、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及省品格提升工程核心团队,两年间立项并结题15个市区级课题,发表省市级论文70余篇,市区名优教师队伍人数迅速增加,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此外,她提出“打造团队核心教研力,共生共进”的教师团队发展理念,以及“精进精细、求实创新、和谐共生、学习提升”的领导干部工作格局,用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发展定位,引领全体教师心怀愿景、与时俱进、行稳致远,向着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

在不断探索的团队建设中,公园巷小学的老师们彼此勉励,共同成长;在多姿多彩的团队展示中,他们夯实底气,激扬才华。“疫”路同行,相伴成长,正是公园巷小学全体教师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也是他们甘愿坚守和默默付出的师魂与精神之所在……